| | | 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约3 g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余的粗盐。 | 粗盐固体为 色。加入水中所得液体呈 状。 剩余粗盐为 g。 | |
【师】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生】和氯化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有关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 【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 | | | 2.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按教材图1-2所示)。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 | 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粗盐中的 不溶于水,留在滤纸上被分离。 过滤可除去粗盐水中 。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 | | | 3.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按教材图1-3所示)。 | 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 ;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底部有 析出。 蒸发得到的固体为 色。 | 若加热过程中有液体或固体的飞溅,原因是 。 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
【师】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思考: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 | | 4.称量: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 |
【生】学生分组实验, 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 【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师】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生】小组交流后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二)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 1.突破建议:本实验最终各组的产率往往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误差分析,培养其对于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 2.突破样例: 【师】同学们,经过计算你们得到的产率是多少呢? 【生】汇报展示结果 【师】由于实验误差,我们的结果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个实验的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组讨论解决。 【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 【师】这些误差对于实验数据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呢? 【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偏小;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偏小;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偏大;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偏小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偏大或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