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6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总复习》同步测试(共4次有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3:2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新整理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同步测试(第4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裴 蓓(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排一排。

1500克          2000克          3千克

(        )> (          ) > (          )

5600克       5006克       6005克       6500克

(         )> (         ) > (         ) >(          )

考查目的:学生能借助克和千克的关系进行判断,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

答案:3千克>2000克>1500克 6500克>6005克>5600克>5006克

解析:第(1)题,因为3千克=3000克,3000>2000>1500,所以得到3千克>2000克 >1500克。第(2)题,因为6500>6005>5600>5006,所以得到  6500克>6005克>5600克>5006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3:30:02 | 只看该作者
2.
    
净含量:300克             净含量:360克            净含量:520克
  (1)买一袋和一袋  ,一共重多少克?
(2)一袋比一袋重多少克?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300+520=820(克) 答略;(2)520-360=160(克)答略。
解析:在学生正确理解“净含量”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3.1个苹果重200克,1个桃重300克,1块香皂重250克。
考查目的:学生能依据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来估量解决相应问题。
答案:5、10、8
解析:1个苹果重200克,5个200克相加是1000克,1000克=1千克,因此5个苹果重1千克。1个桃重300克,10个300克相加是3000克,3000克=3千克,因此10个桃重3千克。1块香皂重250克,4块重1千克,2个4块重2千克,因此8块香皂重2千克。
4.判一判。
小强:我重35千克。
小芳:我比小红轻一些。
小红:我比小强重得多。
小芳大约有多重?小红大约有多重?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50千克
30千克
42千克
小芳
小红
考查目的:利用判一判体重的形式,使学生对质量及质量单位有更多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逐步形成思考的方法。
答案
50千克
30千克
42千克
小芳
小红
解析:从题目中已知小强的体重是35千克,而和小强的体重有直接关系的是小红,所以要先判断出小红的体重,又知道小红的体重比小强重得多,所以最佳答案是50千克。小芳的体重比小红轻一些,对比30千克和42千克,42千克符合题意。
5.从0~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方框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1)                           (2)
                         
考查目的: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答案
(1)
(2)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个位可以排除0和1,2和9,3和8,5和6的组合,只能将4与7搭配;第(2)题,根据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12减5等于7,首先确定减数的个位填7,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被减数的十位只能选择6或8,此时差的十位是4和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3:30:27 | 只看该作者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同步测试(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李 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下列属于是轴对称现象的画“√”,不是轴对称的画“×”。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
答案:×  √   ×  √
解析:根据轴对称现象进行判别。
2.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考查目的: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答案
解析: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再连一连。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3.下列现象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在括号里画“○”。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辨别平移和旋转。
答案:—   ○  ○   —   ○   —
解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
4.判断。(在正确的括号里画“√”,错误的括号里画“×”)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2)物体平移后形状、方向不变,旋转后物体的形状、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     )
(3)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4)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5)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6)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1)×  (2)×  (3)√   (4)×   (5)×   (6)√
解析:让学生判断正误,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如果是错误的如何改正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5.(1)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蓝色。
(2)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颜色
红色
蓝色
没涂色
条数
考查目的:综合考查学生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及数据收集整理的能力。
答案:(2)1   4    4
解析:让学生在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中,理解平移后的图形形状、大小和自身的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只是位置上的移动;同时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数据,也巩固复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知识。
6.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1)上图中各种图形各有几个?请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图形
画“正”字记录
个数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2)回答问题。
①(       )的个数最多,有(      )个。
②(       )的个数最少,有(      )个。
③ 最多和最少的图形数量相差(      )个。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及辨别平面图形的能力。
答案:(1)略 (2)① 长方形  5   ② 正方形   3    ③ 2   5-3=2(个)
解析:这是一项综合性练习。从辨别平面图形入手,复习平面图形的同时,让学生经历画“正”字收集记录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再通过第(2)小题分析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体会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同步测试(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玮峰(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我会填。
1.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个一百是一万。
2.4783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4.7570中左边的7表示(         ),右边的7表示(          )。
5.一个三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    )位数。
考查目的:检测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理解。
答案:1.一百、一千、一万、100 2.4、7、8、3 3.十、千、万 4.7个千、7个十 5.百、千、五
解析: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分析给学生听,帮助学生加深对数位顺序表的理解。其中第4题要强调:7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二、我会读。
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6729、5073、6000、2001、3090
考查目的:检测学生能否正确地读出一个数、能否正确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答案: 六千七百二十九、五千零七十三、六千、二千零一、三千零九十。
解析:重点分析数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及读数时要注意的地方。
三、我会写。
写出下面各数,并求出每个数的近似数。
七千零五、三千九百、一千零二十、四千八百九十六
考查目的:检测学生写数的能力,根据数的具体情况灵活求近似数。
答案:写数(7005、3900、1020、4896),求近似数(7000、4000、1000、4900或5000)
解析:重点分析数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4896的近似数的求法。
四、我会比。
    2783○989    3004○3040   7583○8001   5763○5673    3562○3568
考查目的:检测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答案:>、<、<、>、<
解析:从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帮助学生分析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我会算。
300+500=    2000+8000=     7000-3000=     300-100=     340+180=     520-370=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检测学生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答案:800、10000、4000、200、520、150
解析:重点说明每道题计算时的算法。
六、我会解。
1.两根绳子,第一根绳子长150厘米,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绳子短80厘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厘米?
2.小明家、小红家、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小明家离学校有540米,小红家离学校有380米,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多少米?(一定要考虑全面)
考查目的:这两题是我们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画直观的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答案:1.150-80=70(厘米)  150+70=220(厘米) 答:两根绳子一共长220厘米。
2.在学校的两边:540+380=920(米) 在学校的同一边:540-380=160(米)
答: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160米。
解析:第1题可以通过画直观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重点说明先求出第二根绳子的长度,再来求两根绳子的总长。
第2题可以通过画直观图,也可以借助学生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得出两种答案。明白如果小明家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时,应该用加法计算;如果小明家和小红家均在学校同一边时,应该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3:31:14 | 只看该作者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同步测试(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王启武(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填一填。
(1)8除以4商是(    )。
(2)42÷6的商(    ),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
(3)把18个,平均分装在2个里, 每个装(   )个;  如果每个装3个,需要(   )个
(4)一个数除以7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
(5)(    )÷5=7······2   
     49÷(    )=9······4
     26÷(    )=(   )······5
(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8=5······□中,被除数最大是(    ),被除数最小是(     )。
考查目的:进一步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答案:(1)2   (2)7 六七四十二    (3)9 6   (4)1、2、3、4、5、6   (5) 37 5 7 3 (6)47   41
解析:第(1)(2)(3)题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第(4)(5)(6)题是让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的”的前提下,进一步灵活运用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解题。例如: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把15个苹果分成3等份,每份都是5个。                 (      )
(2)求6里面有几个3,列式为6×3。                        (      )
(3)9+9÷3与(9+9)÷3的得数相等。                     (      )
(4)61÷9=7·····2                                   (      )
考查目的:学生对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判断。
答案:(1)√ (2)×  (3)×  (4)×         
解析: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即分得每份同样多;第(2)题在理解“包含除”的基础上判断;第(3)题通过对比练习,突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巩固,前一题为不同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后一题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加法;第(4)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出错,商偏大,应是6,余数是7。
三、选一选。
(1)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    )。
     ① 1        ② 16     ③ 64
(2)从17里面连续减去(    )个3得2。
     ①4         ②5       ③6
(3)把一些球每盒装7个,正好分完,这些球可能有(     )个。
     ① 24       ② 28       ③32
(4)与“45—15—17”的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
     ①45—(15+17)   ②45—17-15    ③45-15+17
考查目的:学生灵活运用除法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①   (2)②   (3)②   (4)③
解析:第(1)题,根据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列出除法算式;第(2)题,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题,即商=(被除数—余数)÷除数;第(3)题根据7的乘法口诀求出7的倍数;第(4)题先观察运算顺序,然后计算获得答案,也可以通过理解算式的意义来选择正确答案。
四、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
     56÷7=    30÷4=     70÷9=
(2)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45—5+35        53-(16+18)       24 —6÷3
考查目的:学生在竖式计算中试商的能力,以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水平。
答案: 56÷7=8       30÷4=7……2     70÷9=7……7(竖式略)
     45—5+35       53-(16+18)      24 —6÷3
   =40+35           =53—34             =24—2
   =75              =19                 =22
解析:第(1)题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商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余数要小于除数;第(2)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运算顺序后再计算。   
五、用一用。
(1)每件衣服要钉6粒纽扣,8件衣服要钉多少粒纽扣?妈妈有40粒纽扣,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粒?
(2)有玫瑰24枝,康乃馨17枝,水仙花11枝。现在用7枝玫瑰,3枝康乃馨和2枝水仙花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多少束?
(3)原来有50人,现在有多少人?
考查目的:综合运用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和混合运算知识的能力。
答案:(1)6×8=48(粒)  40÷6=6(件)……4(粒) 答:8件衣服要钉48粒纽扣。妈妈有40粒纽扣,可以钉6件衣服,还剩4粒。
  (2)24÷7=3(束)……3(枝)  17÷3=5(束)……2(枝)  11÷2=5(束)…… 1(枝) 3<5, 答:这些花最多可以扎3束。
  (3)50—12+15=38+15=53(人)  答:现在有53人。
解析:第(1)小题,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基础上解题。第(2)小题是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通过比较,选择最小的数为该题答案。第(3)小题是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30 18:16:3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打包下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4-23 15:4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0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