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的书可以使人拥有知识,充满智慧,更能塑造成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才。“我趴在书上,犹如饥饿人趴在面包上。”这句话是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所说,这也反映书在他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激励孩子成长的励志故事》丛书是围绕着一个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帮助孩子培养奠定成功人生的六大关键性格素质:勇气、分享、关爱、乐观、坚强自信与团结协作。书中将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改变孩子,让孩子可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健康人格的发展基础。其中《呆在屋顶上的小兔波波》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讲了小兔波波虽然生来有缺陷,却从不缺少爱,他的家人和朋友为了让他快乐,都在努力地呵护着他。可他还是无法面对嘲讽,总是逃避大家,变得脆弱而敏感,甚至有意回避家人对他的关爱,整天呆在屋顶上,直到他救下了一只小松鼠,开始关爱别人,才逐渐感受他外婆去世前讲的爱的力量,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对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寻找关爱。一切的家庭教育都应该建立在爱与被爱的基础上,爱与关怀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和原则。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情感共同体,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之间、祖父母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和睦相处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仅收获着爱与体验,还将产生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心里学家罗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的,而孩子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2、让孩子富有同情心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更能够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获得的回报将是无限的。每个孩子都有同情心,但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使孩子学会更加爱护和关心他人。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孩子渐渐学会区分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现,并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关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同情他人的行为;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观念,积极地为孩子提供同情他人的机会。
3、让孩子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爱妈妈是“爱”的萌芽,是“善”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老师,他们把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感受来自家庭之爱时,应让他们学会回报父母的爱。如果孩子连对自己默默付出的父母都不知道去爱的话,又怎么能够很好地去爱周围的人、事、物呢?关心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关心。父母要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体会到父母照顾自己的辛苦。当父母累了一天回家后,可以让孩子主动给自己捶捶背,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疲惫;在孩子开始付出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爱是双向交流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关照父母之后,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学会关爱他人。
4、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学习关爱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家庭,另一条则是同伴关系。同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互相模仿的对象,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是儿童言行的参照群体。同伴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没有权威力量的干预,孩子更容易将自己的心里状态移植于他人的心里状态中。在同伴交往中,孩子可以感受同伴的心里状态,如高兴、害怕、恐惧、生气等,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交往,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也都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别人。教育孩子关心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时要主动把他扶起来,把好玩的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会交谈、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学会关爱。
儿童正处在一生发展的初期,同时也是其性格特征与行为习惯、人生观与价值观、思维特性与处事方式等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情商教育至关重要。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要和书中的波波一样,既接受着别人的爱,同时奉献着自己的爱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对方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不断地把它传递下去。我相信,通过这种爱的神奇力量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