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5-6 11:10: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读书要勤于思,敢于想。
这是读书的延续。教师通过系统地、原汁原味地品读书中所写,感悟理论中的真谛,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得与失,以求得甚解。读书要与书籍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心中冥想,对作者提出种种为什么。通过双方观点的沟通、交流、碰撞,使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以梳理和提升,从而转换成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的力量。
另外,不但要思还要有辩证的思维,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面对各类书中的不同观点不要不知所措、思维混乱、迷惘;更不要把书中作者的经验盲目地套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第三、读书求知要与知识的使用相结合。
也就是说读书要有用,无论是用于自己的修身养性还是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要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才能时常感到知识的欠缺与贫乏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望;才能通过实践反馈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融会贯通。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对教师而言,可以理解为教学后的困惑与遗憾,表示教师在教学后对自身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不足的反思。能否做到及时采取措施去应对“困”,是教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解“困”?一是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从学生身上去寻找原因,让服务对象谈出他们的需要,发现他们在认知方面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对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欢迎真实声音的心态。二是教师本身的自我反思,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自身素质欠缺的反思。一些教师固守自己的“经验”,缺乏反思的意识,对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审视自己的“教”,而是埋怨学生的“学”。三是要善于总结与积累。通过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教学后记等方式,积累成功经验,总结教训,找到形成“困”的原因,明确解“困”的方向。当然,首先要“知困”,方能解困,缺乏这个意识是不行的。
第四、读书贵在坚持。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每一个人都有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巨大的内在潜力,关键是自己是否去挖掘,是否是有心人,是否有坚持的毅力。
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并不是多么容易做到的。我们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吗?哪怕一天只读10分钟的枕边书。读书,是一件需要坚持才能领悟到真谛的事情。苏东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难环境中保持一种乐观而忘忧的伟大情怀,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就因为他能够坚持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营养,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地内化成为一种属于苏式思想性格的美质。所以说,做教师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该把读书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第五、读书要与经典著作对话。
教育名著是经过实践梭验并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理论水准和思想境界高,传达着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走在骨干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老师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为什么提出要读点名著?这是基于教育工作者的现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就目前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看,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底蕴不足、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等问题。一些教师忽视对教育理论进行深度地研究,这些教师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上,缺乏成为名师的后劲。经验型教师要想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就应当研读几本教育名著,拥有更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这也是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读书的范围应该大一些,读书的起点应该高一些。有人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本领,就得与高手过招,这句话很有道理。
第六、读书要有科学的态度。
怎样读书不但是学习的方式与方法问题,而且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懂装懂是骨干教师最忌讳一点,不聪明,但也不装聪明才是为师之正道。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孔子是大学问家,但在“学问”上他仍持“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后说: “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教师不可能是“万事通”,不可能什么都懂。可为什么总是不愿正视这个问题?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也是虚荣心理在作怪,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态度。
总而言之,学习是进入骨干教师大门的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要有感悟,要进行反思,要善于质疑。学习,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学习,要做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过度的压力和劳累常常使人身心受损。你一定要谨记,事业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确保工作和生活张弛有度。工作越是忙碌,越是应该学会见缝插针地“偷懒”,以便有足够的体能和极佳的精神状态,从容应对摆在面前的大小事务。
尽管有些人留出了休闲的时间,但他们的休闲时间大部分只是花在看电视上。这种休闲方式很不值得提倡,看电视是最消耗时间的消遣——看电视是取代社交活动,而不是参加社交活动,是一种消极的活动。除了看电视外,也有一些人以花钱购物、吃零食、到处闲逛等方式来度过他们的休闲时间。实际上,这些也是消极性的休闲。
那么,哪些才是积极性的休闲活动呢?比如写作、阅读、散步、参加社区活动等,这些都可以拓展个人思维和才能的活动,才是积极的休闲活动,它们能让人在生活中获得满足感。留有休闲的时间还不够,你还要知道如何去休闲、运动。
教师,需要一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精神状态;教师,需要一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职业追求。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感受职业责任,享受职业生活,提升生命品质,让我们在享受教师这个职业、骨干教师这个称号之外,还要享受我们的生活。
一、享受自由的思想
教师永远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师的尊严在于思想。教师用敏锐的视角观察社会,用独特的分析审视教育,凭着终生不变的执着,寻求教育的真谛,启迪稚嫩的心灵,探寻教育的本真。
二、传播知识的使命
人类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代代相传,知识的相传需要教育。教育给生命以尊严,给思想以智慧。传播知识、引导发展、激发潜能、培养能力,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使命。
三、播洒师爱的阳光
如果说教师的灵魂在于师德,那么师德的灵魂就源自于师爱。教师以熠熠生辉的师德力量,用春风化雨般的师爱,以关怀的眼神,灿烂的微笑,还有那温暖的拥抱.滋润了一个又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内容摘抄自: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如何成为骨干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