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0:2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比如利用早读时间10分钟或者课前5分钟练习一些口算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分组进行口算竞赛时,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那组能得第一,积极的参以到计算中,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还可游戏教学。例如:教学数的分与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数学游戏,以10的分与合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问:同学们,我拍了5下,你们要拍几下就凑10下,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老师,我们也拍5下就够10下了,也可以用小棒来教学凑10数,教师拿出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拿几根小棒就凑10根了,学生会拿出6根小棒说:老师我们拿6根就够凑10根了,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可随时改变形式,如个人回答,小组回答,集体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只要有了计算的兴趣,计算的能力就会慢慢的提高。
以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十加几时,可以叫10位学生站在讲台前,再叫5位学生站起来,这时问大家一共有几位学生站起来,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地计算起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的解答“1+2+3+4…+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增强了。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算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0:27:57 | 只看该作者


    (一)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刚入学的学生识字不多,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大、小、多、少、长、短等,如果教会学生,题目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但讲解题目要求时,要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出示给长的画△,给短的画○时,教师可以问:你能猜到题目在对我们小朋友说什么吗?这时,识字多的学生就踊跃发言,把意思说给其他同学听。此时,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用笔圈出长△、短○,并认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来了解题目的意思。动口朗读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由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如何进行审题,读,还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特别在应用题中,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其次,对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直到理解它的真正意思。

  (二)书写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每个老师以及家长所追求与期待的!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了,新习惯再养成就很难了。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就是小学阶段! 

   许多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时,忽视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为小学教师,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本书写特别清洁、工整,安排匀称的作业放在你的眼前时,自然感到舒服,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当一本字迹潦草,安排凌乱,墨迹点点的作业映入眼帘时,厌恶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首先,强化教师和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意识。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良的习惯:

     许多小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甚至不像个字;书写坐姿不正确,习惯性地向某一个方向倾斜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在低年级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不仅写不好字,而且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写字习惯刻不容缓。把10个基本数字的写法,作为书写第一关来抓,让每个学生都明确笔顺,找准落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对照课本练习书写。训练一段时间后,在数学作业本或是白纸上书写数字。而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发现不端正的数字就在该数字下面划出波浪线,等同于错题,要求学生改正。如果字迹普遍潦草要求重做。同时,对字迹端正的学生,在等级上有所体现。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书写端正的良好习惯,也会使学生更加端正学习的态度,更加细心,题目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如: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行只能写一个算式,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做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簿本整洁就是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就应该擦干净了再写,教育学生有错必纠,及时订正。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运算,每一次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计算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0:28:03 | 只看该作者


(三)验算习惯

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要教师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常用语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等。特别指出:估算在计算题里起着对结果的定性估测作用。运用估算可以方便与计算得数进行比较、验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

三、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不断地给学生鼓劲,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计算中重视口算训练。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口算,加强口算训练。因为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加强口算训练,在每节数学课前,我都会利用3至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如:(1)口算比赛,让学生在书上口算练习题的后面直接写得数,并让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说说自已的诀窍。(2)看口算卡片直接写得数,可以将书上的口算题或一些重点口算式题写在卡片上,学生依次写出得数,最后出示口算题组织学生校对、评价。(3)听算,教师念口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口算题,听算结束后出示口算题,组织学生校对,评价听算结果。这种紧张有序的训练形式,既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又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多数学生口算能力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0:28:09 | 只看该作者


     五、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方法重点练。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算理基础和算法形成的习题让学生练,如8+7= □的凑十计算过程,这样,学生既搞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用易混淆对比练。将用易混淆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例如90+10×6、134-45+55、120÷5×2、3×4÷3×4有的学生只想着凑整百数或整十数,却忽略了计算顺序,多练习这类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计算的准确率。3、练习要因人施教,分层提出练习目标。对于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高要求;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要求就低些;对于差生,让他们做最基本的习题,在练习中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信心,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加强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在附上那个两个字“改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我准备一本记录本,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本、试卷里的错误及时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对于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让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携起手来,坚持不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9: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