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如何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如何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陆廷军  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新课程教育改革认为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挖掘潜能,让学生思考。教育使每个人观念得到发展!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具有主动求知的意识,“人人被关注,人人有收获”,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其途径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实现教学目的,单一地依靠知识和能力这一途径,常常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配合。
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实施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那必然要与课堂问题相联系。教师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不断设疑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随时能提出问题,整个课堂充满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的新要求。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突出参与,体现合作。学生学习态度能够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饱满,充满自信,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问题不断产生联想,发表多种见解发现新的问题。能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师生共同在研究探讨中获取知识,师生是在走一条学习与创造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
高位信息    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任务分配,各取所需    展示测评,形成激励
作者简介:
陆廷军是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生物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有创新精神和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潜心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教学,受到师生好评。在教学中能够积极推进新课改,吸取经验,积累素材,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新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的新要求。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求知的意识,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教育改革认为教育不是传授知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挖掘潜能,让学生思考。教育使每个人观念得到发展!
一、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其途径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实现教学目的,单一地依靠知识和能力这一途径,常常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配合。如情感、观念、思维、心理、习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调动这些因素,综合这些因素,使学生的学习越过以前难以过的高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认知方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坚持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坚持普及教育与英才教育的统一。承认人的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质量不是高分数,我们要的质量不是单一在课堂上追求的分数,而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会创新的人才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21:32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学生走向全面、自由和谐充分的发展,新课程需要不断沟通和及时对话交流,从而发现过程,呈现知识。
二、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好奇是创新的开始,疑问、惊奇往往是让人好奇的原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引发思维和好奇心的环境。激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那必然要与课堂问题相联系,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不断设疑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随时能提出问题,整个课堂充满问题。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要“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强烈反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高位信息,提出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提纲携领,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和研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坚持由浅入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如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几个人课堂发言,多数人如同不在教室内一样,成了一个旁观者,没有收获,就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不能拿学生的回答问题来取笑戏弄学生,课堂上多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精神,尊重学生课堂发言的权利。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哪怕错误的意见,教师也微笑倾听,从不同角度鼓励肯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一种人性化教育。
通过问题的分层设计,使不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引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三、任务分配,各取所需
学习者在吸收、理解、记忆和表达知识的时候,所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不同。场独立性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偏爱自然科学;场依存性学生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信息。我们在分配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认知的个性差异,以人的能力设定,人人被关注,人人有收获。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智力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需要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激发我们对于人的智慧品质和教育如何开发人的潜能的深层次思考。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学生间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发展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21:36 | 只看该作者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上的新要求。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突出参与,体现合作。学生学习态度能够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饱满,充满自信,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问题不断产生联想,发表多种见解发现新的问题。能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师生共同在研究探讨中获取知识,师生是在走一条学习与创造的探索之路。
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是被动地还是主动地积极参与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时间多少,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最大限度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时间。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参与,营造一种愉快宽泛、合作、共振的学习气氛。学生主动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感受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一个孩子一个精神世界,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想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四、展示测评,形成激励
    学生最怕被边缘化,被全否定,被关注是幸福。
在当前实施新课改环境下,我们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求得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将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改变教育理念,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 教育者应该关注的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而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
在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下,学校教育活动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儿童的运动、音乐、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智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获得成功的通道。将智力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不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上支撑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教育体系,最终导致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必须有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有学习者的明确目的性。否则积极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产生,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心理体验就不可能出现。教育不是要人消极接受,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目的。
其实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差等生,都能在零起点上,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我们平时评价着眼点的不是分数,而是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只要自己不懈地努力,就会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到鼓励和认可。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老师的关注看到了希望,也尝到了自己努力奋斗得到的成绩,摆脱了以前在同学面前的尴尬困境,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现在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首要特征在于调动学生包括自主、自尊、适应、创造等内涵的主体性。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校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挖掘潜能,让学生思考。教育使每个人观念得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5: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