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教材之意,还是因学生所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画“√”的方法进行统计。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四人小组统计三种图形的个数,预设情况如下:(1)听到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画的顺序和图形出现的顺序相同;(2) 将图形分类排放,逐一画出;(3) 先画三个不同图形,再用画“√”的方法分类进行统计。

    然而,几次听课下来,笔者发现很少有学生使用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学生出现的状况与教材的预设大相径庭?通过对教材的再度研读,我以为,问题可能出在例题的素材选择上。因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是学生很容易画出来的图形,如果组长报图形时的速度不快,他们完全可以用前两种方法顺利完成任务。

    鉴于此,我们在备课时对教材做了微调。例题的教学依旧如教材展开,只是课前引导学生做了适当的预习。果不其然,教学过程中,教材预设的三种方法均出现了。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均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做过多评价,而是继续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大象伯伯过生日时来了多少只小熊、小兔、小狗。然后,教师播放动画,三种小动物鱼贯而入。有同学着急地喊: 太快了,太快了!于是老师停止播放,并提醒大家先做好记录准备,重新统计。学生迅速在组内进行了商量,最后,几乎所有小组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种方法。交流时,他们纷纷表示:写字或画图的方法实在太慢,用画“√”的方法又准确又方便。

    是啊,我们总是习惯于依赖教材,习惯于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要。以“统计”这节课为例,教材中安排学生统计图形的个数,只是为了展示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统计方法,但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真的能如教材中预想的那样呢?事实证明,这一活动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画“√”方法的优势,如果仅仅让学生为了学习统计而进行统计,那它的现实意义就不存在了。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要,并且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体会到哪一种方法更好,他才会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进而提高统计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本”为本。教学要因学生所需,而不只是依教材之意。这是上述教学案例给我的最大启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