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李纯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动态情境,在变化中学数学。
    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就是不能动态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过程,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形象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在变化中学数学,构建新知。
如我在讲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通过讲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地在变化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二、创设操作能力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建构性地接触,认识数学,从而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也就是说,让他们有建立现实世界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在教学“菱形”的一课时,表现淋漓尽致,即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动手操作的环境,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折出一个直角,剪一刀,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把所得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一个四边形,然后请同学观察所得四边形,它是怎样的四边形,引出“菱形”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菱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一边动手,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借助得到的菱形,探究新知(1)观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通过小组合作,集大家智慧,分析图形,使学生能从线段、角、图形的形状、大小、面积方面得到更多的结论,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折纸、剪纸、观察、猜想等过程,发现菱形的更多性质,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探究、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另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知识更易于理解、记忆。
三、创设问题情境,融情感理念于知识学习中。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教学,融情感理念于知识学习中。例如在教分式方程的应用时,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 龟兔赛跑 ”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现在兔子不服了,想出一个花样,要与猫比一比,看谁跑得快,于是想出:比赛项目是100米赛跑,结果当兔子跑到100米终点时,猫落后了整10米。猫说:“我跑不过你,但是下次再跑,我一定能和你同时到达终点。不过要把你的起跑线后移10米。”于是根据猫提出的条件,兔子和猫又比赛了一次。请问:“如果它们的速度和第一次一样,那么比赛结果会怎样呢?”
把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以故事的形式展开问题的讨论。正如现代心理学认为的: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如拉维和闻杰两位学者指出:知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和学习,主张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藉此让学生将数学或其他学科的解题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