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对待学生的多元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对待学生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可见对同一文本,不同个性,不同经验,不同情感的人,解读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试教育对文本的解读单一、僵化、不允许出现其他声音,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新课程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倡对文本多元解读本身是对的,问题是我们的导向出了问题,加之我们的教师理解层次不一样,从而使部分教师产生误区,即不管学生解读的结果如何,一味予与肯定,美其名曰让学生个性特征等到充分张扬,独特体验得到充分的展示。  选入小学教材的文本,有的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后,作者当初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产生了怀疑,甚至批判,比如《落花生》一文,作者的价值取向是做人要做一个象花生那样,不张扬,默默无闻,外表不好看,但很实用的人,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的学生再解读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怀疑和批判,提出“为什么要做花生那样的人呢?难道苹果、石榴就只是好看而不实用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吃苹果、石榴呢?这正说明它有实用价值啊。我就要做一个象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既要做一个外表美的人,又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谁说花生的内涵就一定比苹果、石榴丰富呢?”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我认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既要肯定作者的价值取向,又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向学生讲清楚时代不同了,各自的价值取向就不同了。同时,对另外一些文本的解读,教师就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该否定的就一定要否定,这点特别重要,对于正在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解读会很肤浅,会违背社会公德,社会良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进行引导,比如:学生学了《三打白骨精》后,有的学生解读为“我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即使几次被孙悟空打‘死’仍然毫不退缩,始终如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学了《滥竽充数》后,有的学生解读为“我喜欢南郭先生,因为他是一个审视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学了《狐假虎威》后,有的学生解读为“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聪明、机智,能化险为夷。”一些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加赞赏,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我们有为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贡献力量的义务和责任,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大批“毫不退缩,始终如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白骨精”、“聪明、机智”的“狐狸”、“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谁知道,李洪智、胡长青、陈克杰等贪官污吏、社会渣滓,他们当初解读时谁是喜欢狐狸、谁是喜欢南郭先生,谁又是喜欢白骨精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