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案例描述:
期末考试的成绩刚刚出来,平时表现优秀的董航满面愁容地诉苦说:“贾老师,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无法面对辛苦的父母,也对不起您的信任,我心里很乱……”我望着她伤心的目光,本来想好的训斥的话,不禁随风而逝,只安慰性地说:“没关系,谁都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下次再努力吧,我等着你下次考试的好消息。”我料想,这些鼓励性的话,一定会让她阴转多云,甚至阳光灿烂。没想到,董航却原地不动,板着涨得通红的脸,生气地说:“贾老师,我本来是想让您狠狠地批评我一顿,因为我敬重您的严格,敬重您的不留情面,敬重您批评时的疾风暴雨,可您却……”我懵了,惊诧了:我用的不是时尚所推崇的“赏识教育”、“夸赞教育”、“零批评教育”么?怎么不灵了呢?为何有人偏偏愿意接受这种“怒喝教育”、“警醒教育”呢?
案例反思:
时下,在教育学生的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鼓励为“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惟恐触电。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出什么事。还有人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其实,这恰恰是认识上的误区,教育行为上的一种偏差,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实践上更是有害的。
批评是指对一个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与表扬一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批评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也不是泄私愤、图报复,更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恰当的批评,不仅能教育人、帮助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虚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的确,在一些地方有极个别或少数学生,或因为教师的批评不当,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出现了一些自杀等极端行为。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把其罪过完全归结到“批评”身上,实在是有失偏颇,缺乏科学性。即便如此,教育也不能“因噎废食”,畏首畏尾,若是这样,教育必将苍白无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犯错误,甚至要犯很多错误。从这个角度说,错误是人不断成熟的重要教育“资源”,及时、恰当并具有艺术性的批评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错误,迅速地改正错误,从而使人不断成熟起来。否则,人就会在错误中迷失自我、混淆是非,甚至会走上歧途或犯罪之路。
“无批评教育”的提法,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易导致认识上的混乱。我认为,应慎提“无批评教育”。不过,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批语要在新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批语要讲究艺术,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正确地选用批语方式,教育才会变得更具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