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2: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动静结合 三维共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教育和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的功能已开始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逐渐向能力的培养上转变,因此本文根据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来创设特定的历史空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陶冶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科教学;科学素养

我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科学素养的阐述主要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简而言之,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科学,是过去了的和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但是它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这是历史学科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凭借这些优势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 有效营造影像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线教师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史实,因此学习历史无法像物理等学科,可以通过实验再次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但是我们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此学习、思考和探索历史。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三《毛泽东思想》一课中,针对90后学生对毛泽东的陌生感,笔者借助视频剪切软件,播放了一则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有关毛泽东的片段——《毛泽东巨幅画像的开天辟地方阵》(约2分钟),创设情景“在东方红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簇拥着毛泽东同志巨幅画像的‘开天辟地’方阵缓缓走过天安门前,六十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今天,这个雄浑的声音又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人群中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基于视频及其解说,笔者追问:“同学们,视频展示的是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盛况空前,通过视频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中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和创业的情景,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吗?毛泽东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此视频打破时空限制,营造出当年伟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氛围,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所提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学生想要完整的表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的手段,创设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求知的热情之中,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2:20:27 | 只看该作者

二、        有效建构互动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新课程之后对学生的新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算是学生探究呢?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运用操作、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1]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所思考的课题,笔者觉得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进行历史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以讲授人教版必修三《毛泽东思想》一课为例,《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对本课有较高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其中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知识点,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学情,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主探究完成,因此对于这一知识点,笔者选择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笔者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制成表格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如图),把全班30人分为5组,每组六人,小组自然分工,每人担任不同的工作。如组长、记录员、讨论员等等,从而保证小组内有效的探究。接着借助电子白板“抽签选题”环节,设置五个图标代表五个时期,由组长自选图标,组织组员结合电子白板提供的相关资料创设情景进行探究活动。
在此片段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抛弃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问答模式,转而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而后以表格加材料情景的方式,将整节课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和网络化。像这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建构互动空间,充分发挥教育的预设功能,从而大大节省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使整个教学更加紧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组织学生展开分组讨论,这就有助于建构互动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这就如伊曼努尔说的那样:“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 [2]。
三、        有效创设视听空间,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历史教学工作者们对历史教育内涵的理解也在深化,历史教学的有效,绝不只是历史知识的记忆,也不止于学科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探寻历史的价值,吸取历史的教益和养分。[3]在近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变化的最大特色莫过于明确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课程标准》中也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了细致阐释。三份文件不约而同的都提倡学生德育情操的培养,可见其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历史的教益和养分就在于对学生德育情操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教育功能很强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带有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而这种方式既可以是教师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言传身教,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已消逝的历史场景,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悟,引起共鸣,自觉的接受熏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2:20:31 | 只看该作者

以讲授人教版必修三《毛泽东思想》一课为例,在教授完本课的知识点后,笔者播放了《毛泽东逝世》的一段视频(4分44秒),让学生伴随着解说员低沉的播音,重温毛泽东革命的一生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感受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并借此视频提出问题:①“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②“为什么说毛泽东逝世后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崇敬和怀念,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个观点”。通过这些开放式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概括和归纳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情上走进毛主席、热爱毛主席,从而真正切切的感受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片段的设计,笔者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用软件对视频的音量和音质进行调试,对叙述毛泽东逝世和称颂毛泽东思想的两个部分使用不同的音质,以此发挥影视资源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影视资源,才能营造出一个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被利用于教学之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也促进了对学生培养方式的变革。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很有必要去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为教育教学而服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营造影像情景、建构互动空间、挖掘影视空间,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教学中渗透科技素养的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弘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05: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