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论文中学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常见问题、对策及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论文中学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常见问题、对策及思考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用“纸上谈兵”、“喧宾夺主”、“走马观花”、“金玉其外”四个成语概括在中学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围绕问题分析对策,同时引发做学习型教师、现代型教师、服务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四点思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问题;对策;思考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中学化学教学,能使教师挥洒自如,学生轻松愉快,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过于夸大其作用,或者不能适时适量地使用,都会弄巧反拙,影响教学效果。
得益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春风,我校自2009年开始普及使用多媒体教学。下面,我谈谈这五年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所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分析的对策,并由此引发了四点思考。
一、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一)“纸上谈兵”——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老师因为某些实验的效果不明显、反应时间较长(如C还原CuO实验);或者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等原因,用课件的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这样做虽然可以省时、安全、操作方便、而且实验成功率百分百,但是课件中的模拟实验最大问题在于它的“人为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抹杀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例如,学生在观察C还原CuO的真实实验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疑问:加热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高温?盛装C和CuO的试管口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刚开始加热时冒出的气泡为什么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等等。有时候学生还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发生倒吸现象而产生疑问。学生只有在真实实验的观察过程中才能产生出这些疑问,模拟实验则很难使学生引发出这样的思考。因此,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表象(经历过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运作,但与实际的知觉相比,表象可能会更模糊、欠精确。换句话说,学生所了解的真实实验若在其认知结构中由表象表征,则在头脑中可以进行实验。但学生对实验理解不全面、对细节不清楚,都会导致表象的概括化、欠完整,致使类似“纸上谈兵”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对策:首先,作为化学教师必须牢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排除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开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等真实实验。其次,广泛与他人交流实验心得,认真思考总结如何对实验进行有效整合与改进,如在C还原CuO实验中,C和CuO的配比不同、研细程度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再次,模拟实验要有针对性,对于下列情况可采取模拟实验:①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引起液体沸腾飞溅的实验;②化学工艺过程,如工业炼铁;③复习时再现化学实验,以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55:53 | 只看该作者

(二)“喧宾夺主”——多媒体主导课堂教学
有些老师对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从属地位认识不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反而被其主导了课堂。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每节课必言多媒体,没有多媒体就不能把课上好。有些老师认为,不用多媒体上课就是“out-day”(落伍),因此不管是否需要,都使用多媒体上课,时间长了使他们对多媒体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当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停电、机器故障等)而无法使用多媒体上课时,他们便会“进退两难”,无奈地发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叹。有的可能选择“以退为进”,自己不讲课而让学生自习;有的可能选择“迎难而上”,硬着头皮上准备不充分的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真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第二,用投影屏幕完全代替黑板,无法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传统教学中,在使用黑板板书方面,有时我们会觉得费时费力、课堂效率低,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把我们想要给学生的知识全部呈现出来,省时省力、课堂效率高。因此,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备课时将所需要的教学素材都输入电脑,在课堂上通过按击键盘、鼠标或翻页笔,将所有内容逐一显示,黑板从此就可以在教室中消失了,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连一个粉笔字也不写!这样使学生很难把握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无法展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维过程。
第三,注重人机对话,忽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把精力集中在投影屏上,只注重人机对话,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人人交流,这时,老师只是成为了课件的解说员,点击键盘、鼠标、翻页笔的工具。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教与学,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冰冷、生硬的人机对话来代替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少了目光的对视、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师生的情感碰撞,难以擦出课堂教学上共鸣的火花。
对策: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其次进行充分、全面的课堂构建,尤其是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人,还要备“电”,做到未雨绸缪。再次,充分发挥老师的授课艺术,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情操感染学生,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实践表明,注入情感因素的教学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走马观花”——课件信息量过大、过快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节奏快、密度高,能够集中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图文声光的技术,确实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正如此,会使有些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过度使用,反而会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虽然他们的课件制作十分精美,教学过程在“问—答—显示”中依次展开,但是容量却大得惊人,投影片一张张迅速地翻过去,学生来不及思考和做笔记,投影屏上已经过去好几张了,这样“走马观花”似的课件,学生被动地“欣赏”着“华丽”的“电影”,简直就是把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现代教学的“机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55:57 | 只看该作者

对策:首先,多阅读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容量。实践表明,当教师短时间滔滔不绝填塞超量的内容时,学生的大脑就几乎停顿。而且必须留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做笔记,研究表明做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其次,以学生实际需要和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教材中哪些内容必须使用多媒体,哪些内容可以不用多媒体,精心、精简设计教学课件,上课时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金玉其外”——滥用视听效果
有些老师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偏重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满足了学生的感官感受的同时却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忽略了视听形象所表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反而降低教学效果。
对策: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当某种材料含有多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了学生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则会存在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从而造成学生认知负荷超载[2],因此,我们不能为“装饰”课堂而课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的连贯效应(即清除有趣但无关的材料),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二、四点思考
(一)加强终身学习意识,须做学习型教师
有这样一则寓言:两个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两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何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比熊快,而是要跑得比你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会像那个毫无准备的人一样被熊吃掉,也就是被时代所淘汰。教师作为一个与知识、学习相关的群体,本身就需要不断了解和掌握科技的发展,理解和传播新理念、新思想,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操作方法以更好地驾驭教学课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则不能很好地胜任现在的工作。其实,学习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可以做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只有广泛地学习,我们的思路才会开阔,我们的教学才会因知识的纵横联系而变得得心应手,不被社会的变革浪潮所淘汰。
(二)敢于自我创新,勇做现代型教师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使传统的化学教学上升了一个全新阶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机。假如我们仍墨守成规,始终使用“嘴巴+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很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一旦这样,麻烦就会接踵而来,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例如,在讲授内容抽象且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我们还停留“嘴巴+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很难突破教学难点,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闷。假如本班级的其他学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运用多媒体,那么必定吸引学生乐于学习他们的学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看不起我们,到时我们的化学教学可能会步履维艰。相反,如果我们能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恰当播放相关的动画,就很容易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学习兴趣自然会更浓。布鲁纳认为,如果好的“装置”不能和教学的其他技巧联系起来,就可能使人陷入极端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要敢于创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格局和模式,勇做一名现代型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56:01 | 只看该作者

(三)注重以人为本,争做服务型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应该从他们的需要和终生受益的角度出发,努力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并把他们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成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客体。例如,不能为了自己操作方便,就不科学地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扼杀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觉得使用黑板板书费时费力、课堂效率低,就用投影屏幕完全代替黑板,使学生难以把握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服务者,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密切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四)写好教学后记,勤做反思型教师
写好教学后记,不断进行反思,既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这句话用到教师身上,就是每天重新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正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备课时可能对教学问题的考虑不一定全面,课堂上发生的情景也不能预测周全,上完课后再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及时修改课件,力求制作出具有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的适合自己的优秀课件,这对我们的成长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的意义在于它能使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言行,进而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既要坚持传统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模式,又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巧妙而恰当地设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拼搏进取,努力做一名现代社会的好教师。给力自己,幸福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