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5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
刘文玉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蜀城中学
【内容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在肯定每个人存在多种智能的前提下,相信人人都是可育之才,并强调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论对提高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关 键 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语文教学  结合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至少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八种智能上所拥有的量各有不同,组合和运用的方式各有特色,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也各有所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对比新旧课程,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的目标已经由单维向多维转变,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强调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就高中语文而言,我认为导致所谓“差生”的根源,主要是智能观和评价观太单一,对学生个性张扬不力、特长发挥不够、才华展示不足,以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感。如果只是教师单一地讲授,学生也只能是敷衍塞责地听学、简单枯燥地背记,没有拓展自己思想的机会,没有挖掘自身潜能的空间。如果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采用诸如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以及其他活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主题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就地有不同的认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比如,在《巴黎圣母院》的教学中,可能学生只能看到一个角度,只能表明一个观点: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是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虽然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有的会认为作者是显示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而有的则认为作者是赞美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伽西莫多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还有的认为作者主要对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的批判。虽然观点不一,但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因此,要搞好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必须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执教理念要有实质性、根本性的转变。要看到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和感悟上存在强弱之分和快慢之别,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相信人人都是可育之才。要根据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智能特点,积极创造激发学生潜能发挥的教学条件,实施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其优势智能,提升其弱势智能。要营造浓厚的民主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多维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求知进取的上进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53:50 | 只看该作者
二、创造多样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
在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是依据下发的参考书和预先做好的导学案,用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场合、按照固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僵化的“填鸭模式”。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都不约而同地要求教师要形成因课而异、而人而异的多样化教学观,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智能的学生,通过不间断地变化教学时空,设计不同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要借力情感诱导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不仅是一个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学习的主动性就高,反之则低。要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要从应用的角度拉近感情。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获得什么样的知识都离不开语文;以后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必须学习语文,并且一定要学好语文,以此拉近他们的学习情感。其次,要从关心的角度拉近感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引导、帮助、关心,使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教师在关注自己,进而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对语文课的强烈兴趣。还有,教师要注意激励的艺术与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尤其是对较差的学生要表示最大的信任,要常用“表扬加勉励”的方法,避免“批评与训斥”的方式。
(二)要借用信息技术平台激发学生求知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实现教育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引入音频、视频、课件等现代媒介辅助教学,是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粉笔、模型等教学用具相比,现代教育手段形象、直观、动感、信息量大,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空间、音乐、身体运动等智能多渠道输入信息,既能够满足学生听觉与视觉的需要,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感知,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结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学校局域网上制作“语文自主学习”网页,开辟“网络课堂”、“学习研究”、“优质课件”、“专家答疑”等栏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保证不同智能的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获取最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借助庞大的网络信息优势,开展分层次、分课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
(三)要借助自主合作探究激活学生兴奋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要求教师必须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自主合作探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形式要“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严肃的面孔,让学生自由组合,在讨论和辩论之余适当穿插音乐、视频、表演、游戏等,使整个课堂都活起来,让学生在辩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第二,内容要“实”。自主合作探究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文的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没有反复的朗读品味领悟不出其中的思想感情,更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要注重学生的反复阅读、自主领悟和归纳总结,教师只能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不能以单向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第三,延展要“长”。教师在重视思维能力方法训练和课本知识积累的同时,不能局限于课本,也不能局限于“题海战术”,应当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将学习研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科技领域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培养学生学会搜集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养成剪报、贴画、摘抄、归纳整理的好习惯,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三、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均衡发展的平台
高中语文课内容丰富、事例翔实,具有极强的理论高度、文化深度和社会广度,单一的方式和途径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会从不同的侧面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构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之路,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途径,为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
(一)课程导入多元化。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讲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语文课的导入是一项艺术,导入的方式层出不穷,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有回顾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设疑导入等。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我们可以采取回顾导入:“春夏秋冬,四时更替,季节不同,景色各异。在初中时我们领略了《春》和《济南的冬天》的美景,今天我们就再来观赏一下郁达夫先生笔下《故都的秋》吧!”也可以采用故事导入:“郁达夫先生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有一次,他请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他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侍者。朋友看后,迷惑不解,他告知:曾经因为没钱的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悟这位幽默先生笔下的《故都的秋》。”再如,学习《兰亭集序》时,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听中国传统名曲《高山流水》,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王羲之书法。音乐声响起,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教师介绍王羲之:“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钟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兰亭集序》。”我们也可以采用设疑导入法:“两晋时期骈丽藻饰之风盛行,为什么本文却以朴素自然的散句为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近王羲之和他的《兰亭集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2:53:57 | 只看该作者
(二)问题设置多元化。教师的提问,是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也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巧妙地“问”,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其智能强项,加快课本知识向语文素质能力的转化进程。一是提问要善于设置矛盾。要抓住教材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比如《归去来兮辞》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在抒写欢快喜乐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酸心隐痛的词句?抒写欢快喜乐与吐露隐痛是否矛盾?诗人为什么崇尚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几个问题的提出,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二是提问要避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提问固然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却单调枯燥,启发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果提问能够拐几个弯,就能让学生多开动脑筋。比如《祝福》一文,可以这样提问: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为什么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为什么电影《祝福》却从祥林嫂丧夫开始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课本中哪些情节封建特权表现了对妇女的束缚和迫害?这几个问题统一在一起追问,就有一定的深度。三是提问要层层分解。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提问,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鲁迅的《药》一文,在指导学生分析“药”的含义时,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提问法:“什么是病?什么是药?”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病是不健康的现象,药是可以治病的东西。接着可以提问“人血馒头竟然是药?人血馒头究竟是药吗?”学生通过认真看课文,也能回答好――医药常识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在民间传说和华父的眼里,人血馒头就是可以医治痨病的药;但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却还是死了,所以它不是真正可以治病的药。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真正的病是什么?真正的药是什么?”文中所指的“真病”是后清腐败的民生和中国百姓原始的愚昧,而深层中所谓的“真药”,指的却是医治无知、愚昧的民族痼疾的“改革理想”。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撼动人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既对本文重点难点得到较好的理解,也明白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现况的不满,对於后清腐败民生的失望,以及急于改变现状迫切的心境。
(三)作业设计多元化。高中语文课教学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把布置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常规步骤。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换句话说,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以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学生心理为根本,以灵活多样为原则,既要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重在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在作业设置时可以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有趣,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不是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诸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手工制作等内容。在形式上也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表现,也可以现场表演乐曲、诗歌、小品等。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就可以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文章所描写的景象,学习《荆轲刺秦王》、《雷雨》等,就可以要求学生用朗读、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描述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使课堂内容入脑入心。对于高三学生,主要是抓好复习备考,训练技能,查漏补缺,不能像高一高二那样“风花雪月”,必须把个性化作业与统一作业相结合,以达到弥补“短板”与整体提高的双重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