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8-22 21:57:25
|
只看该作者
《摇篮》活动反思:
本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指南》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梦幻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 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创编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 运用小图谱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学习仿编诗歌,我根据诗歌的结构制作了小图谱,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再出示小图谱,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幼儿在仿编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分析原因,仿编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2、幼儿仿编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只能仿编老师提供的图片,而对于图片以外的仿编较少。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