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讲声现象
[中考目标聚焦]

课表解读        考点盘点        命题预测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 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
  (3) 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杂乱无章.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休息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
  噪声轻则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重则使人神经衰弱。
  噪声的控制: 控制噪声的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如植树造林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
2. 基本物理方法
  (1) 科学推理法: 课本在研究介质传播声音而设计的实验中,手机发出的声音开始通过空气传声效果好,空气稀薄时传声效果差,推理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里的探究实验中合理应用了科学推理.
  (2) 转换法: 鼓面的振动同学们不容易观察到,实验中在鼓面上放些碎纸片,因此我们说因碎纸片在振动而推知鼓面在振动. 这种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现象表现出来,这种转换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 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
  (3) 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杂乱无章.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休息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
  
  噪声的控制: 控制噪声的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如植树造林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        1. 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 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2.在今后的中考中,考试的题目仍然会以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的题目为主. 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会集中体现在如何减弱(控制) 、防治“噪声污染”等方面. ;
3.实验探究题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而且把物理方法列入考试范围,比如控制变量法、实验观察法、转换法、推理法等;
4.创新试题有所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是人类进步的加速器,近两年来中考特别注重这一点,需要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这样不但考查物理知识,同时向同学们传递了创新的方法,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知识网络梳理]


                           

      
                        
                        
                        
                    
                  
       
       








[课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巩固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    传播声音。
3、声速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二、听到声音的过程
1、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
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        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      .频率的单位是: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      。
2、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传播的     以及声音的传播            有关.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3、音色:  音色反映的是          ,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      不同.音色不同,它们的波形          同。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        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                          的声音,以及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3、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                           、                                 。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                    、                     、              。
五、声的利用
1、利用声可传递________
2、利用声可传递________











课前热身练习
1、(2008年南京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点拨:“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高;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08年南京市)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答案:振动  线(固体)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08年佛山市)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在珠峰成功登顶。现场画面信号是利用___________传到电视台的,我们听到电视机里主持人解说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
答案:电磁波  空气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
4、(O8年福州市) 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
答案:音色
点拨:由于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不同这指的就是音色。
[课堂讲练互动]
教学案例(一)[考点各个击破]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归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考点探究
例1、(2007年天津市)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且以波的形式传播所以A正确;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所以C正确。
答案:A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
例2、(二○○八年青岛)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      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             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      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
解析: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声音是通过管内空气到达耳朵;声音是通过AO经OC到达耳朵,所以∠AOB是入射角,由于耳朵与声源之间有一定角度且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它反射声音的能力差,吸收的能力强。
答案:(1)空气 (2)入射角   能  (3)强
点拨:此实验是通过联想和类比得出的。
考点应用
1、(08潍坊市)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点拨:这是一种转换法。
2、(08扬州市)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  音调   空气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控制琴弦的长度,就改变了琴弦的发声频率,改变了音调;我们的耳朵与琴弦之间是空气,所以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3、(哈尔滨2008年)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答案:钢琴振动  空气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4、(07重庆市)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答案:振动  空气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考点2声音的特性
考点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探究
例3(08四川自贡市)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解析:由于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不同这指的就是音色。
答案:音色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例4(08年湖北宜昌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音色这个声音的特性。
考点应用
5、(2008年上海市)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答案:B
点拨:这里的高音、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是音调。
6、(08徐州)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答案:B
点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指的是音色。
7、(07盐城市)如右图,小华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歌,是因为不同歌唱家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 频率    C响度        D 音色
答案:D
点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指的是音色。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归纳
1、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考点探究
例5(四川省乐山市2008年)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C
点拨: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不能减弱噪声。
例6(淄博市2008年)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答案:B
点拨: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播声音的,棉线是固体,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考点应用
9、(08湖北宜昌)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
点拨:教室内保持安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厦门市2007年)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答案:B
点拨:铺设“海绵”沥青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安装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2007年常德市)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C
点拨:清除城市垃圾,只是为了保持环境整洁,不能减弱噪声。
教学案例(二)[知能整体提升]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重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题型探究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题1:(07济宁市).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不能传声。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针对练习1:(08苏州市)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答案:A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题型二:声音的特性
例题2:(08江西省)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解析:甲在发声同时我们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认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即音色不同,因此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
答案:振动  液体  音色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针对练习3:(08福州市)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三者皆有
答案:B
点拨: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而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的这个特性即是音色。
针对练习4:(07大连)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答案:A
点拨:听不到说明声音小,指的是响度。
考点方法总结
对于声音的知识难度不大,只要熟记,做起题来就能得心应手。以下知识需要熟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3、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课后巩固提高]
考点分布        基础过关        能力达标        思维创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3、4、        6、9、10        13、14
乐音的特性        2、5、8        11、1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7               
综合练习
1、(南充市2008年)夏秋时节来到田野里,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我们根据         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乐音的特性
【答案】振动  音色
2、(聊城市2008年)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乐音的特性
【答案】音色
3、(广安市2008年)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乐音的特性
【答案】声波 音调
4、(07重庆市)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答案】振动  空气
5、(大连)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22: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