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看待学生“已会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津市大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随着现代信息媒体的广泛使用,再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前大部分都已经阅读了教材内容,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很多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学生已经会了,课该怎样上呢?

当我们走进课堂,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

师:“4+1等于几呢?”

学生都不讲话,教师继续说:“想不想知道怎样算?”

生:“想。”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加法。”

我们试想: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吗?学生是在配合老师,他们明明知道的,但因为老师需要,所以就不说。有很多老师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在学生未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特别想知道的心理需求,才是最好的情境。但我们是否考虑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呢?

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能抓住知识与思维的核心点设计教学,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案例:拼组与面积

内容: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材中安排的是组织学生进行拼组活动: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很多老师都安排学生进行拼组活动,把重点放在了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上来,而在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却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通过拼组活动认识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里再占用大量时间组织拼组活动是不是在做重复劳动呢?

在下面案例中,教师把拼组活动当成思维的铺垫,引导学生产生深入研究的心理需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课件演示: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角切开,得到两个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切开,得到两个三角形。大胆的猜猜看,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接着提问:“如果反过来思考,这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吧?”

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自己在小组的学具袋中选取两个试一试。拼完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学生选取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随机找学生到黑板上拼组。

师:“这几名同学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请他们介绍一下。”

学生逐一汇报: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发现,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我们在四年级时就验证过,今天让大家再次进行试验,目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一个新的问题。”

学生在刚才操作的思维中集中到教师要提出的新问题中来。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那我们能不能在今天拼组的基础上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并完成下面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2.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