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4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关注撤乡并校后的农村教育,这种措施是值得讨论,其实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在增大。而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在加大,在并校之后大班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班级70人很普遍,甚至更多。实际上当中国城乡进入一体化的过程中,偏远乡村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按每个学生计算不是减少,反而要增加,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人烟稀少地区教育投入需要更多,不然这里的义务教育就很难实现。一位教育主管干部直言不讳的说,现在由于经济问题辍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他对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表示怀疑,理由是贫困地区,折腾并校,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教师工作负担都加重,因此弊必然大于利,辍学率增加不足为奇,这是需要重新评估,不能盲目。
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国家取消师范生免费也许就是一个错误决策,现在又在恢复,应该当机立断,象当年取消免费那样坚决就好了,总是羞羞答答,许多省份连试点还没开始,这就费解了,不重视培养,优秀合格教师从何处来?
不久之前《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有一个教师发起对骨干教师培训的讨论。但是并不热烈,笔者认为在这个论坛谈论这个问题确实有点不是地方,许多话题发言不热烈的深层次原因是发言者生怕自己观点得罪编辑,最终导致自己的文章难以法表。
现在教师法表文章已经直接和经济利益挂勾了,并不是说一篇文章就能有多少稿费,而是在直接和职称评定相关联。于是评职称也是教师的痛。有一个教师直言不讳在人民网留言:“职称评定应科学合理,严禁跑关系,5000元可以确保晋副高,很嚣张。”而学历太重要了,这是一刀切的,于是教师一边要给学生上课,另一边还要“混”文凭,因此职称评定的三部曲是学历,文章和关系,少一个都不成。如果是这样的职称评定,那么不评反而好了,难怪有许多老师反对职称评定。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独立认识和理解教育内涵,规律,于是整个教育缺少创新发展。
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先不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议,就说说补课和“奥数”。
关于补课我看教育部是禁不住的,教师在补课中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在学校是被动的,在校外是主动的,不管主动和被动都是为了“钱”。教师们缺钱吗?我想是缺,因为许多教师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教育更需要“德”,现在判断师德师有许多自相矛盾的问题。给学生补课,其实给学生补课很正常,有偿补课就不正常,但是无偿补课,谁愿意无偿给学生补课?这个问题不能绝对化,无偿补课也是有的,我看这是正常的,无可非议,有偿就要问为什么了?换句话说被动的也好,主动的也好这种补课的推手是谁?为啥教育部屡禁不止?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在广州一个班近半学生“挤”奥校;数学老师过半教奥数。专家说:“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那么这种变味怎么形成的?是谁让奥数成为敛财的工具?教师的判断为什么会出问题,为什么半数数学教师会涉足奥数的教育?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对教育的关注还是很不够,错误行政让教师也会失去判断能力,如果奥数不作为升学的加分条件,奥数参加的人就不会这么多,奥数的发展就一定会健康得多,使教师失去判断能力实际上是行政错误形成的,因此关心教师发展,特别是关注师德,教育行政不能有误导。
陶行知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 “家不重师,则家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简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因此关注中国教育首先从关心教师做起,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待遇,教师工作环境,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道德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