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01: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端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本世纪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天学习的能力就是明天的生存能力,,因为“我们不是为学校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将来的生存而学”。我们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一、        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便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人们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这是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变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计算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中无论课堂讲授、教师或学生演示还是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这种问题应该是难度适中的,学生探究才有信心,问题应属于学生“跳一下,摸得到”,这样才有探索的余地,问题还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形成探究问题的高度热情。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再造,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独特办法,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正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和其他课程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种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
1.        求异。
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求异性,要求学生应具有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思维,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努力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学生能回答出问题、能解决问题就行,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方法和见解。
2.        猜想。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的获得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能。在猜想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        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造一个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给以肯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的引导和分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能参与、能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索出贴近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要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变“传递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提出总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疑点和难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01:25:58 | 只看该作者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善于质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创造式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是课堂教学实施“创造式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前提。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突飞猛进的特点,抓住时代的脉搏,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和收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适当补充一些“题外话”,从中扩大眼界,放眼未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应知道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思路,找方法,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框死在一条路上。最后,正确处理好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不同的学生个体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状况。
(三)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从而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劳动者日新月异的要求。因此,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倾力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任务式教学”升华至“终生式教育”,日益成为教师首当其冲的责任
1.        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中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中,在教学中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
把信息技术看作一个辅助工具,使学生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能很好适应。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合作学习变得更为多姿多彩。学生可以自主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内容,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一)划分小组。
为了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也为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组长,然后告诉学生本阶段的任务。学生分小组主动地、有目的地从网络、光盘、书本、杂志等媒介或者是亲自调查、参观等收来大量信息资料,面对同一组同学收来的这些资料必须进行分析、比较,要看这些资料是否有价值、是否重复、是否符合主题思想,没有价值的、重复的、不符合主题的东西要舍去,然后将本组需要的资料确定下来。最后形成定稿。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教室的转播功能向全班同学展示。比如,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如何划分的,也可以说说各自的特点等等。
(二)正确引导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优等生在合作中思维敏捷,操作熟练,速度快但爱干扰人,重点是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吃不下”的学生能够分享人家的长处,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所获,增强兴趣。只有当他们懂才乐意去做,否则学生就不感兴趣事了,丧失了求知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感受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教科版)这一课时,紧扣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情景图,利用课件将“花”形象化,学生学起来,很感兴趣。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后,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书,说说读懂了什么;分成大组交流、看课件演示,理解完全花与两性花的关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作的快乐,从而为今后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  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叶金霞.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5]魏传宪.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