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许成秀
【摘要】学前儿童的绘画活动一般可分为物体画、情节画和图案装饰画三种形式。由于儿童在这三种绘画形式中的表现特点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绘画表现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设计绘画活动的内容。
【关键词】绘画、内容、材料、设计
绘画是儿童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
一、绘画活动内容的设计
幼儿园绘画活动的类型有物体画、情节画和图案装饰画。儿童在不同类型的绘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各类型活动的内容、课题设计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1、物体画
物体画是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特征的绘画表现形式。物体画以培养儿童的造型能力为主要目的。物体画教学对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辨别力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在物体画中表现的内容极其广泛,但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绘画发展过程以及教学的要求,经过分析选择加以确定。
(1)小班
小班儿童的认识能力较差,生活经验较少,所接触的事物的范围较小。因此,小班儿童主要是画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最感兴趣的、轮廓简单的物体,如皮球、饼干、手帕、太阳、花、树、小鸡、小鸭、简单的房屋、汽车等。
小班儿童已经开始有了画出数种图形的能力。每增加一个新的图形,就多了许多种新的组合,双能变化出许多儿童所熟悉的物体。因此,当儿童学会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同时,也就初步能用图形与线条组合的方法创造图画。这时,儿童的绘画技能较差,教师应十分注意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强求统一,或鼓励儿童模仿教师作画。教师要注意设计那些儿童有一定知识经验、形象鲜明生动、创造余地大的内容。
(2)中班
中班儿童绘画的内容应在小班基础上,更精确地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应有顺序地从较为简单的物体,通过观察转到更为复杂的物体上去。如画人物体上去。如画人物时,要求画出正面的人,还可以画狗、猫鸡、鸭等一些家禽,画飞鸟、鱼类,画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画简单的风景建筑物等。
为中班儿童设计物体画的课题,应有顺序地从由两个基本形状组合成的结构简单的物体,转移到由两个以上基本形状组合成的较复杂的物体上去。
在开始阶段,应强调将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图形组合的方法是儿童最基本的作画方法。它可以帮助儿童把握整体的形象与结构。同一个物体可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例如画公鸡,可以归纳为一个小半圆和一个大半圆的组合,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小梯形与一个大梯形的组合(见图1),还有其他如三角形与半圆形、两个椭圆形的组合等。只要儿童归纳的方法合理,都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一致。
图1 不同图形组合成的公鸡
在儿童表现基本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儿童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有许多物体的基本图形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画出它们的特征后就截然不同了。如兔子、猫、狗的基本图形的组合很相似,但它们的耳朵、尾巴各不相同(见图2)。
图2 相同基本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动物
在儿童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作画方法后,可启发儿童变动组合的位置,画出正面直立和侧面直立的人物、动物,要求儿童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表现出人物的形体特征。
(3)大班
大班儿童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作画技能,所表现的内容日益丰富。因此,大班幼儿要学会画形体上更为复杂的物体,能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及各种动态,如人物、动物的不同姿势;学会画多种交通工具,如洒水车、大吊车、飞机、轮船等;学会画结构更为复杂、场面较大的建筑物;学画各种植物,如热带植物等。
为大班儿童设计课题时,要注意使他们不仅能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部分,而且能画出很多细节来丰富画面,逐步完成从表现物体的个别特征过渡到表现物体的综合特征。
教师应为儿童选择那些他们极感兴趣又有一定动作要求的内容来让儿童学画人物、动物的简单动态,例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玩翻斗乐、快乐的舞蹈、动物运动会等。儿童主要是从直觉印象出发来画这些动态,开始可能画得不合理,但兴趣会促使他们努力观察。当他们能独立地画出一两个动态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增,从而使动态更为生动和富于变化。
2、情节画
情节画是儿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把与之相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的绘画表现形式。情节画,能使儿童学会将多个形象进行有机的组合,并正确地表现出各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构成一幅具有一定主题的画面。
(1)小班
小班儿童的绘画主要在于培养其画画的兴趣,认识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用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因此,对于小班儿童没有情节画的教学要求。
(2)中班
中班儿童在情节画中,主要是在画面上作简单的布局,也就是将景物都画在基底线上,并能画一些辅助物来表现简单的情节。如画小朋友时,在小朋友手中画上绳子、皮球、扫帚等等,借以表现“小朋友跳绳”、“小朋友拍球”、“小朋友扫地”这样一些简单的情节。
一般来说,中班儿童已能较清楚地画出个别物体的形象,视觉经验也日益丰富,已经具备了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相互关系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还不完善,对物体之间较复杂的空间关系不能理解。因此,在为中班儿童设计情节画课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课题着手,即要求儿童在画纸上 重复地画某一物体,然后在主要物体旁添加背景或辅助物以构成简单的情 节。如“小鸡吃米”,可在纸上画上三四只小鸡,再添加一些米粒、小虫、小草 等,构成简单的小鸡吃米的情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为儿童设计一些较复 杂的情节画,把几个物体相互连接起来,添上背景以构成简单的情节。如“我在大街上”,可以画正面或侧面人物,并添画街上的房子、汽车、道路、树 木等;再如“我的家”,可以画正面人物,简单地添画一些家庭中的家具如床、橱、桌子等。刚开始画由几个物体连接起来表现一定情节的课题时,儿童往 往不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师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启发儿童思考,哪些图像可画得大些、少些、高些,哪些图像可画得小些、多些、低些。如画“老鼠先生找邻居”,老鼠先生最高最大,老鼠太太不高不大,鼠宝 宝很小,但可以画许多。
(3)大班
大班儿童的情节画主要是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自己周围的实际事情作为表现题材,画出简单的情节画,如“秋游”、“我的好妈妈”、“快乐的星期天”、“我们的幼儿园”等;也可以根据故事、诗歌等内容简单地画出情节画,如“小熊过桥”、“龟兔赛跑”、“猴子学样”等。
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绘画技能的逐步提高,大班儿童已经产生了描绘一个事件、表达一定情感的愿望。因而,大班儿童的绘画活动可侧重于情节画教学。在为大班儿童设计课题时,可从设计描绘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开始。如“我的一家”、“我的幼儿园”、“动物园”、“春天的公园”等,要求儿童把这些熟悉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并能表现出各物体形象间的主次关系、相对位置等等。
在表现较复杂的空间关系的物体时,儿童常用透明的方式加以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学习重叠关系的表现方法。教师要引导儿童通过实际观察,注意表现物体之间明显的重叠关系。例如,观察一盘堆得较满的水果,要求儿童把看见的部分画出来。儿童发现,有的能全部看到,有的只能看到一部分,其原因是被前面的水果遮住了。儿童在表现这种对“遮挡”的认识时,都不同程度地画出了明显的重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