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语文 学会感受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启超曾指出:“人生在幼年青年时期,趣味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入下午趣味不可。”“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美术的功用,在于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得有趣。”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提高审美情趣”,语文课标没有用以前惯用的“培养”一词,而是用“提高”,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充分爱护并发展儿童的这种天性,在课程实施中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不但要引导学生积累审美情趣经验,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语文课程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在丰富的审美情感因素,学习这些课文,可以激励主体的积极性情感,如崇高的爱国主义,战胜邪恶的正义感等;又可以调节和净化消极性情感,使有害情感得以排除;还可以调节情感的强弱,变换情感的节奏。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情感表现,必然感染审美主体而带来审美愉悦。语文教育中培养审美情感,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发出灿烂的火花。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言为心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语文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从语言文字中发掘美

1、体察文字的形象美

前人曾把中国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书”,它们都具有形象的特征。“六书”以形象为基础的认知方式,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那就是“言”、“意”之间,“象”为中介。一个个汉字像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汉字有一个个故事。通过生动优美的流动意象,表达着丰富的意义,创设着深远的意境,唤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释字解词,给予必要的形象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

体察文字的美感,不仅可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进行,还可以在阅读教学、语文综合实践中进行。

2、感悟语音的音乐美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表达语义的客观物质材料。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悦耳的语言就具有音乐美。语音的音乐美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所以古人提倡吟诵,使声音能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而产生情感的反应。中国诗歌和文言文特别讲究节奏和韵律,“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不仅诗歌如此,其他文学作品也追求这种艺术效果。

感悟语音的音乐美,教师应在讲解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达到“美读”的境界,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所以加强学生的朗读,正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提高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

3、品味词汇的丰富美

词汇丰富不是堆砌辞藻,而是在语旨、语境中充分发挥每一个词的作用。我们提倡品味词语的丰富美,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咀嚼,潜心品味作者的炼字择语的苦心及其蕴蓄的艺术内涵,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微言大义”,进而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

4、领会句式的变化美

以语序的语法形式表达意义,是汉语的重要标志。语序不同,形成的句子就不同。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有散有整、有长有短、有顺序有倒序、有主动有被动、有肯定有否定、有陈述有反问,不一而足。适应多样的题旨情境,极尽变化之能事,既有工巧整齐之美,又有参差错落之美。

5、揣摩语气的独特美

语气是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情感评价而存在的。那种时爱、时恨、时讴歌、时讽刺的语气都是一种情感价值的评价。因此,欣赏一篇作品,聆听一段谈话,一定要揣摩对方的语气。

(二)营造美的学习环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明了客观事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情感活动 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语言运用的技巧。所以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揭示了物与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因此,创设或优选富有美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在情意的驱动下,学生的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并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美的学习环境包括美的自然环境。如在安静、绿色的学习场所学习远比在充满噪音和灰尘、暴日的环境中学习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远比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中学习的效率高。

美的学习环境包括美的物化环境。如在学习环境中适当地挂上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心理的图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并适合学生审美心理的音乐。

美的学习环境还包括师生交流时的语言美。充满情感的交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工整漂亮的板书、贴切而有个性的体态等都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美的学习环境还包括和谐、亲切的教学氛围。在这样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和心智才能得到最大的自由发展。美的氛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美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发展、促进智力和道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开拓视野,丰富美的体验

1、感悟自然美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以其不息的运动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解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 既有外在的和谐,也有内在本质的和谐。语文课程美育,凭借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得以和谐发展。

首先,应借助语文教材中对自然美的描绘,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悟能力。对自然的感悟往往表现为感性直觉。这种直觉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其中积淀着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教材中自然美都是以自然的人格化的形式表现的,自然的人格化使作品中的自然物象融入了人的情意或品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的自然美,无疑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直接的意义。

其次,引导学生投入自然的怀抱,以自由的形式“各取所需”,发现自然与人的内在和谐统一。自然物象与人的社会实践有着某种外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相似,从而具有一定的比喻和象征意义。语文学习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美的体验。

2、评价社会美

美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实践,社会美是同人类社会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的美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形象美的内在的心灵美。形象美表现在身材相貌、衣着打扮、体态行为、风度气质等方面。形象美既是自然形成的,也是社会造就的。因此,形象美体现了一定阶级、一定社会的美。引导学生了解是真正的形象美,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的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美。心灵表现在品德高尚、情操美好、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追求真理等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我们所需要的时代精神。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方面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心灵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态。学习评价社会美,不仅应该评价教材中人物的形象,还应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弄丢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就提出了“对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设计“谈体会”、“你是怎样认识这个人物的”等评价活动,使学生学会评价社会美。

3、鉴赏艺术美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软化学科边缘,广泛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应该联系其他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文学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类型的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进行影视评论,音乐、书法、美术等作品的鉴赏,园林建筑、城市雕塑等的赏析,都可以融入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0: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