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讲读课文“情境”教学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他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学生内心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以愉悦的表情,和蔼的态度,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的优美姿势等引人入胜的授课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学习,从而陶冶其情感,发展智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功能目标

  1.本模式培养训练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意境中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在智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三)适用范围

  本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感情色彩浓厚的讲读课文的教学。

  二、操作程序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大体分为三步。

  (一)创设意境,以情激起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读者假如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表达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自然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意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意境中。这一环节(第一课时)要分七步来完成。

  1.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教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认知、情感、技能目标,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2.板书课题,剖析课题,渲染气氛,引生入境。

  3.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课文,再次把学生带进所创设的意境中。

  4.学生模仿教师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整体感知。

  5.同桌按自然段互相诵读,在诵读中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

  7.检查验收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因提前预习过)。

  (二)动情讲读,入情思考

  这一步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学时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往往是通过老师的感受、情绪、表述来理解课文的。本环节要分五步完成。

  1.用激昂的导语快速带领学生再次进入角色,让学生满怀深情齐读课文。

  2.逐段讲解、诵读。教师按文章的思路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回答。

  3.学生回答时教师抓住重点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特定的环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讲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其意思,并能通过反复诵读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5.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挖掘、体会并归纳文章的中心。

  (三)科学练习,灵活运用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后的要求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完成课后作业。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明确重点、难点。

  2.教师的情感要浓,授课时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音要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要循序渐进,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使学生张口就答,也不能使学生无法回答,要问得有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讲解要精,重在启发、引导、点拨。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必须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2.学生要有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品味、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附:教案示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

《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过程”部分)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展示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感情;体会文中反问句的作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二、讲读课文

  教师首先创设意境,渲染气氛,通过简单的讲解把学生带进火车轰鸣,人流滚滚的中朝人民依依话别的火车站,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1.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她为什么这样做?(理解“雪中送炭”、“唯一”这两词的意思。)

  (2)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以引导,使学生能体会到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情感。

  (3)引导学生诵读反问句,并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充分体会这其中的意思。

  2.讲读第二段

  (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小金花的妈妈为什么牺牲了?小金花表现得怎样?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她又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2)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小金花的刚强性格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难舍难离这种亲人般的感情。(理解“同归于尽”一词的意思。)

  3.讲读第三段

  (1)学生默读本段,回答朝鲜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什么代价?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代价”一词的意思。)

  (2)学生再次默读本段,重点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讲读第四段

  (1)启发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一段,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扮演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边读边体会这依依惜别之情。

  (2)弄清本自然段作者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法的作用。

  5.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贯穿全文,归纳中心思想。

  6.总结写作方法。

  7.知识归纳(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按自己的理解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附: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