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控
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平时的训练。
1. 带动学生保持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乐观、积极的情绪。
2. 创设适度焦虑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才更易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也是效果最好的。
3. 教师适度给予积极暗示,挖掘学生上进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考试前,教师的提示语越是无所谓,对学生考试的轻松暗示就越积极,学生答卷时越细心。对于那些害怕失误,对自己没自信的学生,教师适度地表扬与肯定,会使学生在做题时积极答题,平心静气。
四、利用符合心理调控的考试策略, 指导学生掌握有关考试技巧
学校每学期都应给学生做一次关于考试技巧的报告, 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1. 按时进场,平心静气。
2. 认真了解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认真听监考教师宣读考场规则。试卷发下来后不要忙于做题,应检查试卷有无漏页、空页,认真填好规定各项。要看清自己的试卷属于哪一种。
3. 答题顺序以有利于心态稳定为准。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稳扎稳打。
4.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做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5. 只要不扣分,尝试回答所有的问题,不要留下空白题。
6. 如果在做出以上努力后,仍出现怯场,也不必惊慌。可先搁下试卷,稍做一下“揉面”等动作,或伏案休息片刻。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克服紧张情绪,也可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经过1~2 分钟的练习,也能消除极度紧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