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课、常识课就丧失了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鲜感转化为充满情趣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文字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败感,那这个环节舍弃也罢,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没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脚”与“细丝”的关系。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只不过是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的变化。
  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3、
  【教学片段】
  师:爬山虎的脚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还能帮助它爬墙呢!它是怎么爬墙的呢?
  生:一脚一脚地爬。
  师:呦!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呀?谁愿意帮帮我?
  大家再读读书,想一想究竟什么是“一脚一脚地”?
  学生读课文。
  师:现在谁愿意说一说,能演一演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分小组演一演,咱们把身体当作茎,手指当作细丝,手指头就是爬山虎脚上的小圆片,结合课文想想应该怎样表演?
  学生分小组表演。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演一演?
  学生小组表演。
  师:同学们意见产生分歧了,呦!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快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都做了哪些动作,再把动词画下来。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又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课、常识课就丧失了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了,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保护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鲜感转化为充满情趣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文字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另外我也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败感,那这个环节舍弃也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4: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