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放飞蜻蜓》教学实录与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1: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

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评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并思考,划出相关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小组合作学习,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教师提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先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

4、小组代表交流: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得出了比较完整的结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师总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六)、完成训练题

(七)、教师总结讲评结束。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三、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不仅了解了蜻蜓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的尾巴是又细又长,还是一节一节的,它的尾巴在水面上一点一点的,是在产卵,知道了蜻蜓的眼睛很大,并且结构很复杂,是由很多的小眼睛组成的,所以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事物。学生还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陶行之具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高深品质,学生在体会陶先生的品质的时候有个别学生能够体会到他的品质,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表现出了学生词汇不够丰富的缺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课外书,开阔自己的视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1:01:50 | 只看该作者

  《放飞蜻蜓》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懂得保护蜻蜓的道理。

  李老师在组织教学上首先是解决对蜻蜓知识的掌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同时还加入了知识介绍,感受蜻蜓是吃虫能手。

  教师充分挖掘文中的情感脉络。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感受人物品质。陶行知品质中的和蔼可亲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循循善诱却不是很透彻。从学生的发言上来看,对陶行知的人物品质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朋友,让他们有一种角色的转化。

  本课有三大亮点,让学生们和我们听课老师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第一处是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师把课前准备的几个装有蜻蜓的瓶子分给学生自由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这就避免了只看课文的枯燥。而且令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第二亮点是在学生观察讨论加入了唯美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情绪也渐渐高涨起来。这是一种奇妙的效果。第三亮点就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师在让学生了解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后,进一步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学生在体会到放飞蜻蜓的乐趣的同时,也对知识丰富、和蔼可亲、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为日后学习有关他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从孩子喜悦和神往的表情上,我更觉得这一设计环节是成功的。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教案不够熟悉,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会顾此失彼;在课件制作上还有待加强,为了让孩子们都能看到屏幕中的文字,就必须选好字体的大小和颜色。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对话。找到关键词之后细细地品位文本。这样人物的形象就鲜活了、丰满了。同时联系到作文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08: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