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7: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懒惰( ) 驯服( ) 怒不可遏( )
耸听( ) 恫吓( ) 克勤克俭( )
膳宿( ) 赚钱( ) 引经据典( )
叛逆( ) 把柄( ) 傲慢无礼( )
2.jiǎo( )纳 jǔ( )丧 è( )止
kāng( )慨 积xù( ) gē( )职
yá( )门 晓yù( ) jié( )力
kē( )头 防fàn( ) shī( )舍
二、根据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
2.他指摘我偷懒,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
3.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4.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
5.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
6.我的父亲是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
三、阅读理解
(一)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傲慢___________________叛逆___________________勾结___________________
冤屈___________________救济___________________愤怒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3.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是怎样看的?大多数同学是怎样看的?
4.从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的态度上,可见他少时便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
贝多芬的童年
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得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菜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青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记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1.文中说贝多芬“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个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一句中的“温柔而凄凉”应如何理解?
①温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是指的什么?
3.“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一句中的“可悲的事实”是指的什么?
4.文章中关于贝多芬家乡的景物的描写,与文中哪句话是相互照应的?
5.“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一句话中的“悲惨而残暴”应如何理解?
①悲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残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再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突出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1.duò xùn è sǒng dòng kè shàn zhuàn diǎn nì bǐng ào

2.缴 沮 遏 慷 蓄 革衙 谕 竭 磕 范 施

二、1.大方不吝啬。2.挑出错误,加以批评。3.吓唬。4.形容要求很迫切。5.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暂时的缺乏。6.不可阻挡的愤怒。

三、(一)1.骄傲 反叛 勾搭冤枉 接济 恼怒2.第一自然段:叙述,第二自然段:议论。3.少年毛泽东对“造反”同情且不平,大多数同学只是同情。4.具有反抗精神,有深刻的思考。

(二)1.①仁慈的母亲对自己的爱抚及自己对母亲的爱戴,与爱莱奥诺以及她的一家亲密无间的友情②十七岁便失去了母亲;死亡的忧郁;一家之主的重压2.他在1816年时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从15岁上已经知道”,可见这里指的是死亡,他总以为自己也染上了和母亲同样的病,将不久于人世。3.指的是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要贝多芬去领父亲的养老金。4.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5.①过早地失去母亲②父亲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争取每日的面包 6.极其眷恋自己的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8: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