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毛泽东词两首》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沁园春( ) 妖娆( ) 风骚( ) 数风流人物( ) 分外( )
2.这两首词中,词牌分别是 和 ,题目分别是 和 。(5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惟余: )
⑵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顿: )
⑶须晴日(须: )
⑷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犹: )
⑸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 )
4.原文填写:(5分)
⑴《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
⑵《沁园春·雪》中过渡句是 。
⑶《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
⑷《卜算子·咏梅》中与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
5.对《沁园春·雪》的解说错误的是( )(6分)
A、“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B、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价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C、词的下阕中,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6.《卜算子·咏梅》采用 的写法,通过梅花的形象,表现了 ,词的上阕描写了 ,下阕写出了 。(6分)
7.《卜算子·咏梅》中,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6分)
8.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的特征,请你从两首词里找出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6分)
9.梅花常用作 的象征。(6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片断练习: 展开想象,用一个片断来描述一下毛泽东主席手下的北方雪景?(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说 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玻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2.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4分)
3.“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4分)
4.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3分)
5.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3分)
①
②
③
6.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7.你能写一则竹的趣话吗?(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