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5: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孝南区祝站二中九年级(下)语文高效导学案
课题:2、《我用残损的手掌》   主备:罗有志    审核:祝站二中九年级备课组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
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
《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
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
《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
北京病逝。
  【链接材料】2——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
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
。次年,他被日军逮捕,投入狱中,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
的拳拳爱国之心。他所处的“物理场”受到限制,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的“心理场”却变得广阔了。他的心飞出
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正是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之情,使他眼前浮现了一幅中国
地图的意象,这幅地图又成为他投射主观情思的对应物:地图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残损的手掌”则是身陷囹圄的诗
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的写照。
1. 掌握下列字词。
灰烬 jìn      蝼蚁 láu  yǐ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
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 理清思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
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
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
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文章层次如下:
第一层: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
第二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感情色彩是消极的,冷色调的。
第三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感情色彩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文章结构图:
                         沦陷区       灰色     憔悴    阴暗
我用残损的手掌   抚摸
                         解放区       太阳     蓬勃    温暖
二、探究展示: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3、分别说明诗中运用暗示、烘托、对照手法的语句有何表达作用。

4、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如何理解?

5、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6、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7、诗歌史上,戴望舒在探索新诗的音乐性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叶圣陶曾称赞他的成名作《雨巷》,说它为新诗
的音节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这首《我用残损的手掌》,语言更加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
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请说出这首诗用韵的特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5:50:36 | 只看该作者

三、练习反馈: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

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

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

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

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

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

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

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

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

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

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

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

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

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

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

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

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

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

词语。

               
2.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

容说说表达作用。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4.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