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个小练习好吗?请两手交叉,放在自己的肩上,跟老师一起念,(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念一遍。谁能概括一下刚才的这件事?
2、你从这个小练习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收获?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不单单这个小练习给我们以启发,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小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请孩子们默读本次习作提示,看看你能明白些什么。
(一)我们这次作文的主题是:一件小事的启示,你从这个主题中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所选的小事是文章的主要事件,启示是文章的中心。)
(二)审题:
1、体裁。
2、内容:理解什么叫小事。(不大的、平凡的、普通的事)这次的习作和以往写事的习作有什么不同呢?别忘了写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也就是说得到了什么启示。
3、要求: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三、交流素材,开拓思路。
(一)指导选材。
我们生活中都有一些平凡,往往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小事。大到学习活动,小到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都可以是本次习作的素材。关键是你要会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抓住别人看不见的道理来写。孩子们想一想,你的身边发生了什么小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你很大的启发。
我们既可以选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选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选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选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选反面的,不好的事;能选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选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选择的材料必定要真实,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
赶快在你聪明的脑子里搜索一下,你的身边发生了什么小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你很大的启发。希望你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先和你的同桌用几句简洁的语言交流交流!
(二)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四、写法指导,做好铺垫。
怎样才能将今天的作文写好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写好事情的经过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总会有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完整。所谓完整,就是要注意叙述事情经过的全过程。事情的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最后又怎样等等。
二是要具体。孩子们,怎样将事情写具体呢?写事离不开写人,要将事情写具体,必须仔细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也就是说要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就是要注意观察事件的细节,生活的情趣。越是变化快的地方越要细致描述,越是人物行动的地方越要仔细描述,越是容易忽略的细节越要注意描述。不但如此,要将最能体现出启示的细节部分写具体。因为细节描写可以取得“以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行动细节,二是心理活动细节。孩子们在习作中可以加以运用。
三是有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静动的顺序来观察等等,要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孩子们,在写事情经过时,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具体,写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写好启示
本次习作最难的是写什么呢?是写好启示。
本次作文,一般是先叙事,后写启示。所以,文章的开头,与我们平时写的叙事文章一样,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那怎样写好启示呢?
1、真情实感写启示。
提醒孩子们,观察事情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更要注意观察事情的结果。观察事情的结果,要注意事件的结局、变化,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能揭示出事件的深刻意义,也就是启示。所以启示也要突出一个“真”字,而且我们的启示应该新颖、独特、深刻,不能说空话和套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
2、 “小事”与“启示”之间自然衔接。
“小事”和“启示”要做到衔接自然。启示应该紧跟着事例来谈,启示应该是事例部分顺理成章的自然发展,所以,应该根据所叙述的事例,水到渠成的得出一个启示。 强调一下,“小事”和“启示”必须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善于调动生活积累,使文章有血有肉,形成有机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