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2-7 23:54:43
|
只看该作者
一、1.C 点拨:A项“拗”应读ăo,B项“箔”应读bó,D项“颊”应读jiá。
2.A 点拨:B项“鉴”应为“仔细看”的意思,C项“宿”应为“长期从事某事的”意思,D项“渊”应为“深”的意思。
3.(1)C (2)C (3)A (4)B
点拨:这是四组同义词,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选择正确的义项。
4.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点拨:句①把“覆盆子”比作“小球”,句②把“油蛉”“蟋蟀”赋予了人的情态,句③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了排比句式。
5.B. 点拨: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6.以上两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谐音)字的特点,故意将错就错,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评效果。
点拨:结合所给材料,发现其中有价值信息,仔细分析即可。
7. 《野草》《热风》《呐喊》《彷徨》《而已集》
点拨:仔细观察所给对联即可从字句中发现。
二、1.第一,“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第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即第一部分主要写“我”在百草园的经历;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情景。第三,表明文章按空间顺序来写。
点拨: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死记硬背,表明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僵化。
点拨: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3.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只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点拨:从作者在文中对先生的用语即可发现。
三、1.扫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准确地描述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心情。
点拨:日常学习中要把此段背诵下来,并注意这几个关键动词。
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点拨:从文中关键字句中可以看出。
3.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点拨:此题考查同学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4.雪后在百草园捕鸟充满了乐趣。
点拨:从对捕鸟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
5.(略) 点拨:注意动作的序列性。
四、1.说明作者不愿作为“名流”在岁末频繁的社会活动中露面。
点拨:注意言外之意。
2.插叙。
点拨:掌握记叙的顺序。
3.穆尼老师在观摩课上用特别难的难题提问我。现了穆尼老师的诚实和正直。
点拨:从所记事例中分析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
4.师生感情是纯真的,而且历久弥深。
点拨:结合全文主旨理解。
5.C、E
点拨:列举中学时代老师的学识是为了表现学生对老师敬仰之,而不是炫耀;师生情义无价,以“三十年的重量”为题,不落套,给人以寻味之感。
五、1.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 五、1、”部分
2.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五、2、”部分
六、(1)植物形成了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2)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真正的弱者。(如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点拨:这道题目,提供的三则材料都围绕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展开,共同点是植物都能对付动物,不同点是植物对付动物的方式不同:或主动进攻,或被动反击。可以这样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能够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七、(1)①例:艾青——诗人——金华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例:陈亮、宋濂、李渔、艾青
(2)A. 兰溪八卦村 B.金华双龙洞 C.磐安花溪 D.浦江仙华山 E.永康方岩 F.武义郭洞
点拨:对风俗、历史等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从容答题。
八、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六、作文思路”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