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小语参评论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5: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探讨
头陀小学  宛敏清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 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 的 语感”。每一个阶段目标都规定了要诵读儿歌、古诗、优秀诗文等,“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熟读之后还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住歙张”的境界。事实证明,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引导学生多阅读
    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清代康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清代王筠主张读书要“取其多”,即是说阅读面要广。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在当今时代,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种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此,我特别强调学生博览群书,重视朗读、熟读、背诵。首先让学生熟读语文课本中的范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诗词,一定要篇篇熟读成诵;其次,和课文配套的自读课文也让学生做到篇篇熟读,名家名篇也要求背诵。另外,我每星期都抽出来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外读物,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备有“阅读积累卡”,把一些优美词句、片断、写作知识及时写在卡上,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晨读时间,反复吟诵,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毛主席说过: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数量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达•芬奇画蛋,鲁班学艺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读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般文章的结构、特点及技巧,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语言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再搜肠刮肚了。
    当然,阅读对语言的积累,决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背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领悟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吗?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吗?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深情的感染熏陶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5:37:59 | 只看该作者
二、强化熟读多背诵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和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争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三、加强作文多训练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俄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俄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博览、诵读、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2: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