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洛南小学 彭水源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在“求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真”,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

生活是作文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对于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是首要的,让他们在心里真正地认为: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录下来。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之初,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的任务,刚开始每天观察一处,慢慢变成两处,再后来三处……并且教师适时的加以检查。如周一进行了升旗仪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用课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交流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听到雄壮的国歌、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的感受;如春天来了,引导学生观察大地的变化,小草发芽了,记录下来;柳树发芽了,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观察日记。

观察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对身边人、事、物和环境的留心、关注与热爱。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也是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人。如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留心父母、同学及周边人的日常言行、表情、活动,去感受他们的热情、友善、正义与果敢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们观察不同事物的不同方法、顺序。“情”在先,“法”随后,既解决了习作素材的问题,又渗透了写法的指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童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鸟儿追逐的云彩,有随风起舞的花朵,有潜入蚁穴、畅游宇宙的快乐,有牛背上横吹短笛的童趣,等等。在这个童稚、真实、流动的世界里,孩子们可以去同小树进行交流,与燕子进行对话,可以研究奶奶为什么总是那么唠叨,结婚不久的阿姨的肚子为什么一天天大起来,可以体验妈妈的辛苦,残疾人的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冷静观察、仔细回味,体会生动的情境,咀嚼细微之处的浓浓情怀,感受自身的情绪体验,采摘新鲜生动、带着生活露水的素材,让他们的心灵如春天的小鸟般自由飞翔在生命的绮丽王国里,获得真切的体验,为个性化的习作提供丰厚的原汁原味的第一手素材。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学生曾被某位老师撕了两次周记,第一次是因为写老师体罚学生的事,字里行间不客气地指责了老师的行为;第二次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周记,叙述了他被“罚扫地”的事,对教师的这一惩罚手段提出质疑。应该说这是学生信手从身边拈来的真实之事,是很宝贵的习作资源,只可惜这位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接受不了学生的指摘,做了本不应该做的事——撕了学生的劳动成果,犯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大忌。第二次习作被撕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写过类似的文章,他的周记内容日见空洞无物。这位老师用行动告诉孩子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的同时,也粗暴地封闭了孩子向老师敞开的心扉,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灵。俗话说:“童言无忌”,无邪的童心是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人格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它一旦被破坏,势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种只见“作文”不见“做人”的作文批改,实际上是一种反教育的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要从准备材料到形成文章,是习作中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需要关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思、剪裁。他们的大脑中没有那么多经验、规矩,这使得他们更善于从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种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灵动天性,让学生自主安排习作材料,进行自由表达,以求得习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使学生的习作呈现五彩斑斓的迷人色彩;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宁静、祥和的习作环境,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自由倾吐,要照顾习作困难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比如,学生在写《二十年后的家》这一命题习作时,很多学生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细致地描写了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是如何如何的现代化,却只字未提家里的主人是如何“文明”,这是典型的“见物不见人”。所谓 “现代化”,重要的不是二十年后物质现代化到了什么程度,而是人的文明程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然而我们的学生却“目中无人”。这种偏差现象凸显了当前写作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方面人文教育的缺失,必须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将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环保、卫生、人与人的关系等的人文教育与学科知识、科技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奠定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心灵、美好情操的坚实基础。

在倾注人文关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把孩子当孩子看,要擅长“换位思考”,擅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精心预设习作流程,在积累材料、构思行文、习作评价等环节,充分尊重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引领孩子们丰富个体的体验,享受数不清的梦幻与快乐,培养学生思接千载想落天外的浪漫情怀、悲天悯人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给孩子一个鲜活的世界和生命,为他们的精彩人生刷上一层亮丽的底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9: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