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课堂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而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式,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很陌生。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加经验判断的听课方式,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研究,做出接近事实的判断。
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动观察和反思,对于教学实践有着特别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
1.落实有效教学。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认为最终应落实到“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对反思过程和结果的专题记录和呈现,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改进既有得的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
2.改善教研方式。一改长期以来粗放化的研究方式,使我们沉下心来进行以“精细化”为品质的课堂观察研究。传统的教研方式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课堂观察对于教研的意义,在于观察者从旁观者的角度,通过具体分工,确定观察点,对授课者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方法、效果等角度进行审视、反思,能够更加清醒客观地看出一节课的得失,从而通过教学研究或研讨,更好地改进教学。课堂观察使听课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不是以前对整节课作出评价,而是对整个课堂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层层深入。听课角色和角度有了变化,即由一个关注教学流程的观众变为了一个关注教学环节问题的医生。
3.变革教学理念。课堂观察试图在实践层面解决教学理念的问题。课堂观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借鉴、取经,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吸取别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取长补短,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与“教学习惯”,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观察他人的课堂,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过去很多时候,我们随堂听课的目的就可能会比较单一:通常会较多考虑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但是如果站在教研的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就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观念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教学理念等方面,听课的结果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要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观察必须具备主题意识。作为整体而言,每次课堂观察教研组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将观察范围和观察面缩小,有利于把问题研究深刻透彻;作为个体而言,教师甚至可以长期的就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时,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
二是必须具备细节意识,量表制作是关键。没有细节的捕捉就没有课堂观察,捕捉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是个体观察的关键工作,事关关键细节的描述却必须十分精细。只有抓住细节,数据准确,才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