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公开课《被压缩的空气》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0: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压缩的空气》教学设计
赭山小学    蒋 茗

【设计构思】
在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被压缩的空气”这课,教材通过拍皮球游戏,引领学生在了解空气后,进一步感知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并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引导学生借助注射器,初步学习定量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怎样才能让他们主动探究,有能力参与探究活动呢?我在对学生前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综合分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首先,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因此,导入时使用学生熟悉的注射器,孩子们对它有种亲切感。利用这份特殊的情感去调节、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以“情”促学使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接着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向他们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此同时,使学生明确“玩”与“学”的关系,做到学习目的明确,确立研究目标。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去感受,去体验,拓宽人本空间。
其次,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位科学家,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学生会运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达到目标。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发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活动,让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初步学会定量分析研究空气的性质,探究出较大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进较小的空间里,并通过实验获得“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据的变化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认识事物的性质。
再次,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环境下感悟和体验来获的。通过“弹”球比赛,活跃课堂气氛,将教材中导入环节的游戏改动成了巩固性的游戏,这是依据学生持续学习的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进行师生间的言语交流,情感沟通,获取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弹”球取代“拍”球,“弹”的对比性强,球体的表现能清晰地反映压缩空气的性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压缩空气有弹性,能产生弹力”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人类有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感受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科学技术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实施过程】
师:看看,今天准备了什么?
(自评:没有“你”“我”的称呼,首先在语言上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预示着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采用师生双方合作的方式。)
生:注射器。
师:知道它怎么用吗?
(自评:让学生在交流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的过程中,集体认识注射器的各部分名称及学习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为后面的实验、记录做准备。尤其是对“刻度”的认识。)
生:把活动的部分向后拔,吸入一定量的水或空气后再向前推,这管壁上有刻度,能看到。
生:把注射口堵住,往外拔活塞。
师:想现在就玩玩吗?
生:想。
学生分组活动。
师 :有问题吗?发现了什么?
(自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互不相让的积极参与,人人动手,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生:管内吸满空气,堵住出口,能将活塞往下压,吸了水就不行了。
生:……压下去的活塞,松手后会弹回来。
生:弹回来的活塞回不到原位。
生:……我发现用力往下压活塞,在压不动的情况下再用力,注射管会裂开。这是怎么回事?
师:有同学提出注射管裂开是怎么回事?
(自评:引导学生在出现问题后猜测出现问题的种种原因,使学生体会到“玩”是有学问的,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会不会是我们用的力太大了。
生:会不会与里面的空气有关。
生:会不会是注射口被橡胶垫堵紧了,空气出不去,我们压活塞用的力太大了造成的?
师:对于在玩注射器时出现的现象,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自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会用实验的结果来验证猜测,做到用数据、文字说理。)
生:用实验的方法可以证明。
发放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自评: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活动共同完成实验取证的过程,实验过程中的分工由成员自行安排,训练他们合作中的协调性、合作能力。)
师:哪组想交流你们的结果。
(自评: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善于自己发言。)
生:……
生:我们组每次都吸了10毫升的空气,堵住出口后用手压活塞,管内空气变成了6毫升,力量再大一点就只有4毫升。可是空气并没有跑掉,我们认为空气缩小了。
生: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注射器裂开是因为空气缩小的不能再缩了,而我们却仍在继续用力,空气承受不了想出来,所以注射器裂了。就像我们的教室一样,只能坐60个人,这时硬要再坐进60个人,教室的空间不够,人又多,偏偏又来了一些人还要进来,这教室不就给挤炸了吗?
师:谁还能解释玩注射器时出现的其他现象?
生:空气被压缩后能弹起活塞。反复压活塞它会像弹簧一样地跳。
生:……
生:空气可以被压缩,体积会变小。
生:出口堵松了会漏气,活塞压下去松手后弹不到原来的位置。
师:我这儿有三个球,谁愿意帮我把它们弹起来,只需用一次力。
(自评:只要用力将每个球弹一次,就能清楚的发现三个球弹跳的高度差异。帮学生理解压缩空气越多弹力越大。也起到检验学生对自行获取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活动、观察。
师:发现了什么?
生:一号球根本弹不起来,二号球弹得较高,三号球弹得最高。
师: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怎样帮助一号球?
(自评:运用已知解决现象,同时“怎样让瘪的皮球也能弹高?”是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再一次用到“玩”中。实现“学”与“玩”的结合。)
生:给它充进足够多的空气。
学生活动:给球充气。
(自评:学生多次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在为了给球打气他们又一次的主动合作,看来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0:05:2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是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的研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以情激情,以情促学,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即发现问题——猜测原因——设计实验——试验验证。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我们必须克服把科学和科学探究神秘化、“经典”化的思想,让学生在玩注射器中认识压缩空气的性质,科学教育的时空和资源是无限的。这节课,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展示的合作能力,探究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对实验现象观察细致,语言描述形象生动,对探究过程的全神投入就像个“小小科学家”的样子。注射器这个生活材料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感,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情感达到了调动他们学习情绪的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亲切感,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玩注射器时,出现注射器意外裂开的现象,出乎课前意料。授课教师机智的利用了这个意外,引导学生来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稳定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探究活动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老师关心的语言,鼓励的表情,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在学生对空气进行定量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实验中与学生交流认识,勾通思想;在交流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达到情感互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节教学节奏,避免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在“弹”球的游戏中,孩子表现积极,能说出球的弹性大小与压缩空气多少有关。设计的“由一个学生用力“弹”三个气量不一样的球,每个球只“弹”一次,看哪个球弹得高”的游戏,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的现象,学生得出结论:被压缩的空气越多,球就会越硬,它的弹性也就越大,用力“弹”后球就会弹得很高。由于这个设计,使出现的现象直观,易于观察分析,及时有效的反馈了学生学习的状况。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的人类学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做到了他们有能力做的最难的事,此时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会驱使他满怀信心地进行下一个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4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