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创设情境 |
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图形, 感受旋转
1、提问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2、概念形成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
心。
| 学生思考、讨论后进行交流
1、在这些转动的现象中,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
2、每个物体的转动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动。
3、在转动过程中,它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只是它的位置有所改变。
|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转 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
二、教学过程
|
性质探究
小组活动:学生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ABC ,然后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 ′ B ′ C ′ ,移开硬纸板,用虚线连接O和各顶点。
问题:1.线段OA与线段OA ′间有什么关系?
2.∠ AOA′与∠BOB ′有什么关系?
3.△ABC与△A ′B ′C ′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 学生活动后得的结果: 3:△ABC与△A ′B ′C 形状相同,大小一样。
1: OA= OA ′
2:∠ AOA′=∠BOB ′
|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共同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为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粗略到精细提供了思维的载体。 |
三 学以致用
|
让学生动手57页的 例1: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 旋转后的图形。
|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及时给予点评 |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 课堂小结
| 组织学生总结,提出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探究,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
| 学生口答
(1)旋转的概念及其内涵。
(2)旋转的性质
(3)旋转的三要素。
(4)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实践。
|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得以理解和巩固。
|
板书设计
|
23.1图形的旋转
1.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饶着平面内某一点转动一 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2.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三要素:
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