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4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4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6 16:47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三、效果测评
四、拓展延伸
五、全课总结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
出示课本56页主题图。
1)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几个玉米棒?
怎样列式? 指名板演。
3)小熊掰走了一个玉米棒,还剩几个玉米棒?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5)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2
3X3+2   4x3—1
(6)乘加、乘减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
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
1、7+5=( )X( )+( )
8+6=( )X( )-( )
2、编一道用乘加、乘减计算的题目,并列式计算。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3+3+3+3
4X3   3X4
看图,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商量,试着列式。
各组组长汇报
小组交流算法
观察比较,个别回答。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编题,然后列式计算。
交流学习体会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先呈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这样就理解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优化算法

巩固对新知的理解
给学生一些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还剩几个玉米棒?
3+3+3+2=11   
3×3+2=11(个)   
       4×3-1=11(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46:3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可以列式为3+3+3+2=11,3×3+2=11,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它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但是乘减算式4×3-1=11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3棵每棵都是3个,第4棵为什么只有2个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3个,小熊拿走了一个。所以原来有4×3个,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4×3-1=1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也就是说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同时结合摆小棒帮助理解,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都明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我设计了富有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题目,发散留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的,也是我今后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在课堂上对差生的关注不够,差生没有充分参与,好学生又特别爱表现。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孩子,课堂才会更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3: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