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研究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性质与判定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3. 完善了知识结构,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已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而且本班学生比较上进,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已的见解,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与辨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起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9 11:1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    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
①a=3,b=4
②a=2.5,b=6
③a=4,b=7.5
(3)分别以上述a,b,c为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1),并在动手完成问题(2)的基础上,思考问题(3)。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勾股定理的表述是否准确;
(2)       对勾股定理运用的熟悉程度
(3)       是否注意到问题(2)
与问题(3)之间的区别,即问题(2)是有形到数,问题(3)是由数到形。


1.      学生能够很快的完成活动中的问题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巧妙地过渡到本节课的课题,知识衔接流畅,自然。


活动2.
   实践
(1)       把准备好的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的绳子,按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摆放成一个三角形,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形状。
(2)       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
(3)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次三角形的形状是否有上述同样的结论呢?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体验观察,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并帮助,指导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最后,介绍古埃及和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直角的。
在活动中老师应该重点关注:
(1)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是否清楚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的平方是因,直角三角形是果,即先有数后有形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归纳能力。

1.学生有一点定的动手能力
2.学生动手后能说出问题到的答案

通过动手实践,介绍数学史,在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史教育的同时,凸显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

活动3
(1)       三边长度分别为3cm,4cm,5cm的三角形与3cm,4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请简要的说明理由。
(2)       你能否受问题(1)的启发,来说明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吗?
   (3) 如图,若的三边长    a,b,c满足试证明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

学生结合活动2的体验,独立思考问题(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问题(2)。在此基础上,说出问题(3)的证明思路。
教师恰时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3)的证明,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能否联想到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一问题获得解的关键;
(2)       学生在问题(2)中所表示出来的构造直角形的意识;
(3)       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想方法

1.证明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

变“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试探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的突破本节的难点。

活动4
问题
例 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15,b=8,c=17;
(2)a=13,b=14,c=15.

学生说出问题(1)的判断思路,部分学生板演练问题(2),其他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板书问题(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订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定义。
应该重点关注:
(1)       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范;
(2)       是不是用两条较短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较长的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
(3)       是否理解勾股数的概念
①以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三个数是正数。

1.      部分学生能够规范解题
2.      部分学生能够用小的两边平方与较长边进行比较。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5
练习
(1)       教科书第75页练习题1
教科书习题18.2第1(1)(3)题

部分学生板练,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要重点关注:
(1)       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解决分析问题的熟悉情况。

1.能够正确板练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鼓励与帮助

活动6
(1)       小结
(2)       作业
①必做:教科书习题18.2第1(2)(4)题和第4,5题
②选做:教科书习题18.2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
(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结构是否清楚
(2)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做好记载,找出教学之不足。

1、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梳理学习内容,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形                  数
互   勾股定理     题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     结论:a²+b²=c²
                  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
逆                斜边为c
定    勾股定理的    题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     结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逆定理     三边长分别为a、b、c,
                且满足a²+b²=c²
数                  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还应加一些递进的习题,降低题的难度,使优生学好,中等生也能跟上。2、还是不敢放手,总是牵着学生走。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4: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