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附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8: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文言美文。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秀现的山水景物,文章文字清丽,节奏明快,韵致错落,意境隽永,从而成为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通过学习本文,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理解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语言中去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者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文言问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了如《三峡》这类游记类的文言散文,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加之书下注释较为详细,学生阅读的文字障碍不大。但是对文言虚词的积累还比较少,对文言散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透过语言感悟文章。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书信体、写景散文、骈体文。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虚实词。
4、借助工具书或寻求帮助,通读全文,理解意思,并能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文章的理解,培养阅读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目标
感受文本之美和景色之美,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能辩证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8:1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7 08:11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领略了三峡了神奇秀美之后,今天我们来看看位于我们浙江的一处奇山异水,那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播放课件,进入课文。选用一个一到两分钟的介绍富春江的短片,让学生先认识这个地方。并进行解题,‘与’这里是‘给‘的意思;‘书’在这里是‘信’的意思,是一个名词,简单的说就是一封信,不过这封信因为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富春江的美景,历来被人们当作山水小品文来欣赏、学习。


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改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将采取品味诵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等具体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志趣美及意境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者(提问,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做好的PPT,有整理好的关于作者吴均的生平和作品。
2)注意字词读音
缥碧      鸢飞戾天
3)介绍写作背景(播放PPT)
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紊乱,政治黑暗 ,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本文不单纯写景,而是寓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一心避世退隐心情。
2、学生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句子的停顿和重音。读完以后,对这种文体进行介绍,并简单介绍骈文的特点。这些都要PPT播放。
3、师生合作,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学生将不懂得字词提出来,由教师给与解答。
2)在对字词理解的基础上。有教师提问,请学生起来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到两句不等。翻译完以后,由教师进行整体补充。
4、了解文章结构。
1)根据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的山水的描写分别进行概括、归纳,对文章的写作结构的内容进行整体,得出板书内容。(板书内容附在最后)
2)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结构之美。在这一过程当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即可。教师提出问题:文章的结构如何?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山水都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对此进行回答,在最后播放幻灯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水’—清、急;‘山’—奇。以此为主要内容,将总结好的答案播放出来。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
2)注意字词读音
可能缥碧及鸢飞戾天的发音会读错,有教师纠正。
2、学生读课文。
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不会断句。
3、师生合作,理解课文。
1)学生读课文,学生将不懂得字词提出来。
2)学生翻译课文。
4、了解文章结构。
1)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的山水的描写分别进行概括、归纳,对文章的写作结构的内容进行整理,得出板书内容。(板书内容附在最后)
2)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结构之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文章的结构如何?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山水都有什么特点?


三、品悟语言,深入探究

1、感知课文,品悟语言。
1)骈散结合,韵致整齐
朗读课文,文章琅琅上口。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在形式上的美,这是因为文章多用四言,间以六言并时加一些虚词,使语意转折灵活,流转自如。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韵味十足。。
2)妙用修辞,描形摹状
请同学对文章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修辞进行总结,这样用修辞的好处是什么?并举出几个例子?
千丈见底是夸张地描写水的深邃澄净;游鱼戏石一方面是利用动静作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对江水澄净的进一步烘托;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江水的湍急奔腾,可谓妙笔生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以这样一组对偶句让天与山互相衬托,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写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3)笔法灵活,形神兼备
对文章语言的笔法进行讨论,并简述他的好处?并举出几个例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化静为动。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使它们显得生龙活虎,也使我们耳目一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聆听那优美的山林交响曲。
2、深入理解,品味意境
文章的意境主要蕴含在文章对山水的描写中,要想感受文章的意境必须对文章中山水的描写进行整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提出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可以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这些都有什么意义?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补充,可以看出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1、感知课文,品悟语言。
1)骈散结合,韵致整齐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在形式上的美。
2)妙用修辞,描形摹状
请同学对文章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修辞进行总结,并举出几个例子?
夸张、比喻、对偶等。
3)笔法灵活,形神兼备
对文章语言的笔法进行讨论,并举出几个例子?
想象等。
2、深入理解,品味意境
教师提出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学生自主讨论回答。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


四、归纳文本,体悟志趣

1、理解语言,情由景生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理解。
可以看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及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结合作者写作背景,探究作者的思想志趣
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作者的一生遭遇,给作者造成了什么养的影响?
可以对此得出作者的鄙视退隐情怀。



五、延伸课堂,拓展练习

1、指名进行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韵味。
2、请对文中的拟声词进行造句。
3、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郦道元的《三峡》,同是写景的散文,请同学们对它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进行比较。

请学生起来读课文,读出这种韵味。

六、作业超市(任选两题)

1、如果你是一位导游,现在你要带团去富春江旅游,请根据文章和旅游知识写一篇导游词。
2、通过这篇写景散文的学习,请写一篇关于某个地方的写景散文,字数在600-800字。
3、请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关于描写富春江的诗词句,写在作业本上,要求不少于10首。


板书设计

清澈之美
异水
      激越之美
奇山异水
                      山形
               奇山   山声
                      山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8:11:3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初中的课程标准,并集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感知,并利用朗读带动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变老师教学生学为老师和学生同步学习,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有能力完成的部分只是一笔带过,不做重点学习。对于其他教师提供讨论的问题,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互动,合作学习,老师最终扮演引导的角色,得出学习的重点。学生自主学习是其一大特色。

但是因为文言文一直因简约、精深和难以理解而著称,这就使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感到枯燥和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词基础上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4: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