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不翼而飞的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7:5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沸腾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之一,也是两种汽化现象中的一种。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得出水沸腾时“水量会明显减少”和“温度会不断上升达到沸点并保持不变”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关于水,学生已在三年级认识了它的某些物理性质,知道了它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对于“烧开水”,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一些无意观察。活动开始就让学生预测烧开水的过程中水可能发生的变化,应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明确活动探究的方向,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定量测量、按时间顺序前后对比观察记录等多项任务,但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物质的认知和分辩能力稍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沸腾,并能结合日常生活,对沸腾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b、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和变化。
c、知道水能通过沸腾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拟订出实验的计划,归纳出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同时,通过有序的合作分工、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探究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准确的加以表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7:5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 07:57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交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讨论交流,拟订实验计划和探讨实验方法


1、师:“那,你们在家里是怎样烧开水的呢?”
2、联系生活,做出科学猜想







2、学生讨论交流,拟订实验计划和探讨实验方法(安装和操作)。
3、汇报交流讨论交流的结果,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温度计的正确测量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表关于实验注意事项的见解
5、填写学习记录表

生:电磁炉、天然气……
生可能作以下预测: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水量的多少、水由静止到翻滚、冒热气、冒气泡等方面会发生变化。(教师进行适时的梳理、筛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去碰燃烧着的酒精灯和烧杯,以免烫伤;酒精灯要在外面点燃再拿到石棉网下加热,熄灭时要先将酒精灯拿出来,防止手被烫伤;温度计不能拿下来看;做完实验后要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通过质疑的形式明确活动的探究方向和目标。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适时的梳理、筛选,提炼出值得探究的素材。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制定出有效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法、,学会关注细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价值和作用。

           





三、合作探究,开展分组实验















四、学生汇报交流,反复与实验过程进行应证





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学习探究的成果       










六、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统一观察加热前烧杯中水的温度、水量和现象,并请记录员做好记录。
2、学生边操作实验边填写学习记录表,教师巡视。










师:大家的实验完成了吗?生:……
师:对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同学们我们是等他们还是先展示我们的探究成果呢?
师:好吧!那就请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先听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待后面自己抽时间完成未完成的实验好吗?





1、引导学生纵向观察对比水温、水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而水开后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1、说说生活中的沸腾现象,以及相关原理在生活上的应用。
2、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感言和收获。
3、教师总结。






学生小声地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交流、整理、分析学习记录表。
2、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同时交流评价








水温在不断上升。水温没有不断上升,在水开后温度就没有上升了。














如:煮饭、下面时水沸腾,炒菜时油沸腾,烧汤……;利用沸腾原理从海水中提炼海盐……







本环节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去与别人有效合作,怎么合作,明白有效分工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适时采集信息,并能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思考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探究结果,学会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达到思维和表达的有效统一。明白大胆地猜想只有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才能得到证实,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学习信息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科学的科学态度。












通过拓展延伸和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平常的小事中也蕴藏着大道理。

板书设计

1、《不 翼 而 飞 的 水》
                     加 热
水     —     沸腾
     温度上升达到沸点,并保持不变 ,水量明显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7:57:3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上所选用烧开水的器材是烧杯,我在课前试验了一下,50毫升的水要烧将近半个小时,根本没有动脑思考的时间。而25毫升的水又太少,实验的现象、效果均不明显。对烧开水安排的是一次实验,这个过程,学生既要观察水的变化,又要观察温度的变化,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先把烧开水的器材换成了试管,盛上三分之一的水,这样烧一次开水只需三分钟,这样就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之后,我还将一次实验分成了两次,。这样在第一次实验当中学生只需要观察烧开水时水的变化,明确只有在剧烈大量冒泡时才能说水开了,即水沸腾了。而第二次实验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及水量的变化。两次实验各有侧重点,而且具有坡度。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更好地掌握了本课知识要点。
课前为了能上好这堂赛课,可以说我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在设计教学的方案,想了很多可能发生的问题,满心以为可以不出差池的完成教学,可一堂课下来,却发现我还不是个头脑冷静的科学教师。对于课堂中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我显得有些应付不暇。例如,导入部分以提问开端: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孩子们出乎意料的答得全面极了:水会冒泡、会沸腾、会翻滚、会变得很烫……在我的预设中应该是接着提问:只有这些吗?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过程中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可是答案已在孩子们的回答中了,这样的提问完全是多余的。可我却一下转不过弯,依然按我的程序进行。这样的例子在这堂课中还有两三处,想想真是汗颜。我们平时要求孩子们耐心倾听,做为教师的我却忽视了他们的回答。做为一名科学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冷静的头脑,及时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预设与生成协调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