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三年级上册观摩课《香港,璀璨的明珠》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21:2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实验版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作者及工作单位  刘瑶 相桥中心田市小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六组,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编写的,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本篇课文是为了纪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选编的。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3、对于香港,学生基本都很陌生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课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21:2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2 21:31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学生自主学习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一、谈话导入

二、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香港游览。





四、1、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71,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二、1、自读课文。
2、自我感知,了解香港。


三、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
3、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香港游览。


  
四、谈自己对香港的热爱和向往。





一、初识香港,产生兴趣。





二、自读自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当小导游,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语文教学不止限于课本。














四、升华感情,使学生进一步表达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应有尽有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21:30: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香港,璀璨的明珠》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香港的夜景,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教学本课时,我考虑到对于没有去过香港的孩子来说,只是从书本上的图片及内容,来理解难度很大,我充分利用课件,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再结合课文的介绍好象把他们真的带到了香港。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也很高。我设计当小导游来介绍香港,把课文当作资料,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对香港的认识,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