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5:5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有感

龙港镇第二辅导中心小学  黄通绍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6年11月18日,杭州举行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我又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真正体现了本会“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  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一、什么是本色课堂?

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

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本人在平常上在《角的度量》时,有的学生量角器没带,也有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画过了也就罢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用处,着实让人佩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5:59:51 | 只看该作者
听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

一直向往亲身走进名师的课堂,领略名师的风采,可从教十于载,只从屏幕上略闻一二,这一直使我倍觉遗憾。这次作为“湖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教研中心”的成员有幸在仙桃第一次亲耳聆听了一节国家级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角的度量》一课,不禁由衷地钦佩,大师就是大师。

“尊重学生”是课堂内不变的声音

从华老师一上讲台,他亲切的笑容,他谦虚的表白,以及他九十度的鞠躬,让我看到了有涵养,谦和的教师形象,他亲切地犹如我们的同事,教导主任!完全没有一点名师的架子。他不光尊重台下每一个听者,对学生更是处处尊重。整节课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上,都是在学生主动探究中一步步完成的,教师没有一点的不相信学生的意思,放手让学生摸索出量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是对学生整体的尊重。对个体,华老师更是关心,爱护。

细节一:在学生明确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之后,老师马上让学生自己试着量作业纸上的角1。当然,孩子们基本不会,将量角器翻来覆去,一头雾水。华老师巡视时找出一种比较典型的“量法”,让一名学生展示给大家看,并让他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你能看出角1是多少度吗?

生:(低头)不能。

师:你量的时候有什么困惑和不明白吗?

生不语,老师又将这句话面对全班问了一遍。于是大家纷纷表态

生:量角器是圆的,不好量。

生:我不知道怎么放量角器。

生:令一半圆用到哪去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线呢?

…………

华老师听完了每一个孩子的疑惑,足足用了3分钟,他让孩子们充分表达,孩子不知不觉就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也完完全全掌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来在探究总结完量角的方法后,华老师不忘又将当初展示用量角器的那个孩子请到前面重新量,可他还是不会,华老师又请他的同桌把他教会为止。整节课的每一个问题,华老师都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不放过任何一个举手的孩子,这是“尊重”,更是“扎实”。

华老师曾说:“相聚是缘。多年的篮球生活,让我学会了与人交往,懂得了交往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在球场上,尊重教练,尊重伙伴,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家长,尊重一切与自己有关和无关的人。因为我懂得并做到了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个人,所以我总是生活在阳光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00:04 | 只看该作者
赏析名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

我刚刚从天津回来也放假了放假了,虽说在天津没听华老师的课,有些遗憾,只是看了资料(教案),听了专家的精彩的点评,今天又能在空中课堂聊天室看了华老师的录像课也算是一种慰藉。从这节课的整体上看,无论是情境创设,知识的传授,以及引导学生操作体验知识,教者都是精心设计了,整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者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错例,以此为教学资源处理的恰到好处,真不愧是小数届的名人。

不过仔细品味这节课,我还是觉得有些需要更完善的地方,我觉得题目是《角的度量》,也就是我们要用,量角器去正确的进行度量。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充分熟悉量角器这个工具,上课伊始只是很少几个孩子说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教者就让全体学生去用量角器去操作,我认为有些不妥,一节课40分钟是有限的,大多数孩子还不会使用这种新的工具,岂不是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就应该让提出用量角器的孩子说一说到前面操作给大多数孩子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数学学习素养,然后,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师—生,生—生)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量角器的认识及正确的操作。

课上有的孩子提出看外面?还是看里面?的数字时,应该让孩子用三角板试一试,然后小伙伴之间交流交流,会很好的明确这个问题。我还觉得这节课上更重要是让孩子们清楚量角器上的一个小弧度是一度,是重要的,要比零度线更重要!!就像我们学过长度的测量的教学一样,是个残尺,没有零刻度,孩子们也要会测量呀???也就是当量角器没有了零度角刻度线时也能正确的量出角的度数。练习题中我觉得让孩子去量单独的90度和60度的角不如去量三角板上的角(或者是纸片的三角板)潜移默化的渗透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

还有后面的练习设计要贴近生活,比如工人师傅把重物装上车,要搭斜板,可以省力,还潜移默化渗透了物理学的知识,也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





                           

【片断】:

师:出示一个角,这个角大家能量出它的大小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1:我用量角器的0对准了角的顶点,另一条边对着70,我认为就是70度。(学生举手)

师:请同学们把手放下,我觉得这样量好像有点问题,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怎样量,当我们听到与我们的想法不同时,我们应该思考他是怎么想的,这样我们才能学得更多。首先我认为她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值得表扬。(第一次鼓掌)

师:同时,我觉得它把0度的线比着角的一条边,我觉得这点做得非常好。(同学们再次鼓掌)我觉得还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大家能说说吗?

生2:我觉得另一条边对着刻度70,就可以看出相应的度数。

师:老师很佩服你,这点我没有看出来。不过老师跟大家的交流的是另外一点,她能是用量角器上的角跟我们要量的角去比较,这点做得很好。(学生第三次鼓掌)不过,这儿(指着量角器)是不是个角呢?我请刚才上来量的这位同学来说说。

生1:我认为这不是角,因为这条边的弯的。

师:敢于尝试,还能冷静思考,这非常好。(第四次鼓掌)

……

【思考】

1、探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的错误

新课程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那探究的问题来自何方,也许我们的老师会从教材中寻找,也会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寻找,今天华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从学生中去找,这样的问题是现实的,因为它来自学生的现实起点。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具有代表性。是有意义的,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知道量角器量角的原理。

2、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效果的点评,有效的评价应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控、导向、激励作用。华老师对生1进行了四次的评价,在四次评价中第1次和第4次侧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第二次与第三次更侧重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以提升学生的学生质量,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的。

3、适时等待——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由于学生的自身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时间和程度是有差异的,如何让面向全体学生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是不够的,那么我们怎么把这种认识化为我们的行动呢?也许课堂中等待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当生1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立即有人反对。华老师没有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选择了等待。因为过早揭示答案,或许能使我们的学生掌握量角的技能,却少了一种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00:45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强老师这节课《角的度量》,从中启发不少。这一节课让我感受的有:
1、角的度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量角器,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角的需求。在量角中,并不是直接出示,而是引导学生先认识印在纸上的量角器,在学生认识1度角、0度刻度线、刻度含义、零度刻度线和角一边重合、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等基础上,在印有量角器的纸上画角的前提下,再教学量角的步骤,重点突出零度刻度线和角一边重合、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等知识难点,个个击破,此举淡化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真正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量角的探索过程。通过细致的教学,避免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2、以学生为主的动态课堂,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同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量角的探索过程,灵活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01:58 | 只看该作者
听了朱小卫老师这节课,给我也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

小卫老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