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5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每课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每课板书设计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rar (64.76 KB, 下载次数: 858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1:11 | 只看该作者
1、祖国啊,我属于你
第二课 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课 中华巨龙
第四课 短文两篇
第5课古诗二首
7*放风筝
8*鲁智深
9: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2
10表哥驾到
11*同学,请大声点
12*窃读记
口语交际
习作:成长的烦恼
语文活动3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15* 蜜蜂
16 会飞的孩子
17* 洗脸
18 采访对象是棵树
语文活动5
习作五
19    和平女神
20    奥运圣火
21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22《论语》四则
语文活动7
24*墨竹如人
25*黄山松
巫峡赏雾
27*仰望地球之巅
语文11册习作8
28、空山鸟语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1:29 | 只看该作者

1、祖国啊,我属于你
教学内容或课题:祖国啊,我属于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好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查找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如一只雄鸡挺立着。她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发展迅猛。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他的诗篇。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二、解题,介绍这首诗的体裁。并补充课外资料
(教学再设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把你认为难读的语句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介绍祖国的面积、山河、历史、发展前景等。
这首诗是一首新体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旧体诗主要指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把诗句读准、读通,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小结:这首诗一共八节,首尾两节大体相同,中间部分作者尽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一种什么感情?
1、朗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
浩瀚无涯、温馨、巍巍耸立、姹紫嫣红、绚丽、博大、永不疲倦
五、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扫除了词语障碍后,更好地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主要从体会比喻句方面谈。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尽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课件出示鱼儿在大海中畅游、小鸟在高山丛林中鸣叫的画面
3、课件出示蜜蜂在花园中飞舞、彩云在天空中流动的画面。
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1、第1节、第8节:直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2、第2~7节:
第2节,把祖国比作“大海”和“高山”,把“我”比作“鱼儿”和“小鸟”
第3节,把祖国比作“花园”和“天空”,把“我”比作“蜜蜂”和“彩云”
第4节,写“我”看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迅猛的发展
第5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
第6节,把“祖国”比作“大树”和“长河”,把“我”比作“绿叶”和“浪花”
第7节,把“我”比作“春雨”和“火苗”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
2、(教学再设计)教师和学生对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
(2)文中有哪些比喻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学生朗读,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感悟这样表达的妙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情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拓展延伸
投影几首赞美祖国的诗歌,带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1、  祖国啊,我属于你
“我”             赞美、热爱               祖国
鱼儿、小鸟                               大海、高山
蜜蜂、彩云                               花园、天空
绿叶、浪花                               大树、长河
春雨、火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1:3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1、           认识十个生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解题引导
    l出示课,读题。
    2理解题意。江山:指祖国的景色;如此:这样;娇:美丽。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我国哪两位画家之手吗?是谁在这幅巨画上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手书呢?
4启发谈话:  《江山如此多娇》这篇文章并投有具体描绘祖国的美景,不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是一篇叙事的文章。那么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主预习,理解词语
    l自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连贯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I)请同学们自学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字彤。
    (2)出示生字、生词和幻灯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提出
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投影出示)
    (3)认读“峻工、估算、包括、豁然开朗、凝聚、审视、画稿、郭沫若”等词语,结
合上下文重点理解“乍暖还寒、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欲出、传世之作” 等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
    (1)幻灯出示要理解的词语“乍暖还寒”。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被出、传世之作)
    (3)出示其他要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学再设计:思考: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过程中,两位画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流。)
    2本文记叙了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是分三部分写的。第一部分讲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了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桥》的任务;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丁这幅国画的价值。
四、指导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自读、互读、分角色读)
   2指名读。
   3师生评议,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词语方面去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字
2请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豁然开朗、忐忑不安,呼之欲出、和盘托出
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l.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交流:为什么说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是一幅珍贵的传世之作?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凝聚了哪些人的心血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陈毅、郭沫若,周总理、毛主席等)
    3他们各为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两位画家:构思草图.执笔描绘;
    陈毅、郭沫若:启发构思,出谋划策;
    周总理:反复审视,提出建议;
    毛主席:亲笔题字。   
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教学再设计)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自己提问,教师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
(1)两位画家创作巨型国画时,态度怎样?(严肃认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的?
(2)周总理是怎样审视这幅巨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从画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精益求精的审视态度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画家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的审视态度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欣赏图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
3交流自己从图画中看到的景物,体会祖国江山的壮美。
4启发学生从“多、娇”两方面交流自己欣赏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记叙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表达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提升情感,拓展延伸
  你心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江山如此多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资料链接
  傅抱石先生向毛主席介绍国画创作的意图:“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同南方,远景的冰天骂地是代表祖国的北方;中景以长江、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们伟大祖囤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一大画科,描写山水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工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肃簌簌的青绿山水,可谓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鸺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山水画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一种隔世的宁静。现其画往往会使你的思绪进人一种梦一般的佳景。缥缈的白云,清澈的溪水,巍峨的群山,甚为气势;石质坚硬,树木茂密,急流卷浪,云气浮动,具有生活的气息。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异常兴奋、忐忑不安

               
               构思草图,一筹莫展

     创作国画:出谋划策,豁然开朗

               反复审视,精益求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1:41 | 只看该作者
圆满完成:凝聚心血、传世之作
第三课 中华巨龙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预习课文。收集介绍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合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好吗?歌声是多么雄壮呀!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教学再设计)播放国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课,题目是《中华巨龙》。很显然,这“中华巨龙”指的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长城。(边说边板书:中华巨龙)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理解本课词语。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盘旋、绵延、屏障、咽喉要地、甘苦同尝、荣辱与共、英爽、斗志昂扬、矗立、艰难险阻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教学再设计)学生拟出自学要求,交流后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出示。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3)课文哪部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长城的发展历史、长城的巨大作用、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因为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历史悠久、作用巨大。千百年来,这条巨龙与中华民族甘苦同尝、荣辱与共。它集民族之精华,凝九州之一国魂;挟昆仑之神威,扬黄河之浩气。它虽历尽坎坷,饱受风霜,但雄姿英爽,斗志昂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学生交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教师也可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如:课文第1自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自然段展现了长城的雄姿。作者把“长城”比做“巨龙”,把“城垛”比做“巨龙身上的背鳍”,把“城砖”比做“巨龙的鳞片”,把“烽火台”比做“巨龙的利爪”。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了作都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介绍了长城雄伟壮观的特点、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作用以及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交流课前收集的介绍长城的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3*中华巨龙
外观特点"发展历史"巨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04 | 只看该作者

伟大民族的象征
(赞叹、自豪)
第四课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具体的事件中体会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收集表现爱国主题的文章、字幕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中华巨龙》这篇课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教学再设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短文,看一看《选择》和《对话》这两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认读课后6个生字。
   2、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3、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读短文《选择》,想一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短文《选择》讲述了被评为“总统学者奖”候选人的中国留学生王渊主动放弃申领奖学金的事。
     (教学再设计)知道这件事情,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四、深入课文,明确中心。
  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句子?
   4、课件出示王渊的话语:
     “爸爸,我知道,中国是有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人,但是,我王渊只有一个中国啊!”
     (教学再设计)学生多种方式读。
       指名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五、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关键要读好父亲和王渊的对话。
   3、各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
   4、指名小组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说说短文《选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延伸:课外读一读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同学提出的什么问题。
  (初步解决质疑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交流看法。
   1、启发学生思考:
      在《对话》这篇短文中,法国教授向作者“请教” 了哪两个问题?
   2、“我”是怎样回答教授提出的问题的,(教学再设计)你对我的这一回答有何感受?
   3、“我”认为法国教授问的问题属于对中国留学生的“刁难”,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研讨语句,体会内心。
   1、自己品读对话的句子,体会“我”和台湾学生说话时的内心活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齐读句子。
      指名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五、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
   2、表演朗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
   六、课堂小结。
   1、总结:学完了课文后,你对“一个中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延伸:办一个“热爱祖国”的小报,其中一个版块就介绍台湾的发展历史和人情风俗吧。
   3、学完了课文,谈谈你的收获。(教学再设计)(此问题和第一个问题重复了,可省去)
板书设计 :
           4 * 短文两篇
      
          选择          对话
选择:     放弃申领
       教 授 :点名提问、大声宣布、脱帽致敬
态度:     果断坚决   刁↓难
                                       我”:慢慢、默契、感慨万千、一字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12 | 只看该作者

第5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第二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 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出   塞
              王昌龄(唐代)
    人未还      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
飞将在       和强烈爱国精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