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22: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上学期学了诗歌的阅读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训练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1、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22:0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31 22:1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二、作者简介。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4.设问(不用马上答):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先请二人(举手)试读(肯定读的不较好),教师以此为例纠正:
讲解:①语速要放缓慢一点;③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
5.老师作示范朗读。


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四、分析、解读本诗。

1、三个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题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静夜〉中有关形象化的手法应该不难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
第二题前一个问题容易找到,共同的特点教师应给恰当的提示,便表达效果可抽查优生回答,对



于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师再讲解。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第三题应该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师作一些启发,提问后再总



























五、课外阅读欣赏。
六、仿句练习:运用托物言情的写法,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喻乡愁,












教师也适时参与其中。

结。
(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 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句子要完整。
乡愁是——,————。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仿照本诗的写法,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逐层推进 个人思乡之情 普遍的家国之情
托物寄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22:10:21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从小说、散文、诗歌的鉴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我认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是培养兴趣,二是掌握方法,这是符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科学学习的要求的。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也体现了这种认识。
本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归类积累,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领悟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象征化手法的含义,仿句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训练。本诗的艺术特色在本节课中探讨过少,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很好。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在立意、结构、语言上都很有特色的现代诗歌。本节课教学不仅能扩展学生的课外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的鉴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本节课中,我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朗读训练由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到领悟感情后的感情读有条不紊进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领悟四组意象的丰富含义,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之情。说话仿句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是贯穿本节课的主线,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有突出体现。
反思本节课,虽然对学生进行了仿句训练,但这一起点有些太低,可以让学生以“母爱”为话题,选取自己人生经历中最能体现母爱的生活片段来表达对母爱的歌颂,进行口头训练。这样,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才能得到最高层次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0: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