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看不见的空气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0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空气无处不在,它既看不见,有摸不着。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呢?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本单元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用途,了解生命之源,初步形成爱护空气环境的意识。
2、本节课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
学情分析
1.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与学生的谈话当中了解到学生已经对空气的概念比较熟悉,它的一些性质也略知一二。同时他们又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实验,这样我设计实验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吸引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但实验的操作性不高,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所以该课时的教学应以引导为主,实验为重
3.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道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空气的质量。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
3、 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空气的存在,并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探究空气的性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0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7 11:1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1、师:请你用力挤压桌上的矿泉水瓶。
2、师:请你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说出瓶子里有空气。
4 你能看见它吗?(看不见)

5 板书:看不见的空气

6 你准备怎样证明有空气的存在呢?


1、学生分组活动,用力挤压桌上的矿泉水瓶。


2、学生分组讨论瓶子里有没空气,记录实验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





2、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1引导学生说出证明有空气存在的方法:扇扇子、将泥块放入水中、等)

2 你准备怎样做这些实验,需要什么材料,请你说一说。

3 师强调在实验中,注意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 指导学生做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

1 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找纯水?

2、汇报

3 分组实验,并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来感觉、认识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动手实验,更直观的感受空气的存在,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 师:分小组讨论,空气是否像其他的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呢?

2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1 分组讨论。

2汇报。

3 学生上台演示。



让教学有个头尾呼应,让学生知道刚开始的实验是与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同时,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空气

物质

形态

颜色

味道

气味

是否占据空间

能否流动

能否被压缩

空气








概括空气的性质:1、无色、无味、有重量。
                2、能占据空间。
                3、能流动。
                4、能被压缩。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各组的实验好不好,是否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2、 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否分工合理,全组成员是否参与?

3、 讨论是否激烈,是否各抒己见,得出的结论是否新颖、扣题。

4、 在汇报过程中说得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09:4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凭空想象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的身边现象出发,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真实“看到”空气的存在,并以科学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在学生的意识里形成科学的概念,同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空气的现象,比如:跳伞、放风筝、水中生物等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学中选择的实验都是对动手要求比较简单的内容,偏重于学生动脑思考,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容易的体会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科学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加强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从直观向抽象的转变。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科学课要求语言也要有科学性,但是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用空气的存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明白意思,但解释不清楚。从整个教学来看,主要是教师在前面的实验中缺乏语言表达的指导,有些科学用语没有给学生。今后教学中多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3.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方面,以前,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形成。实验中往往是个别学生想到就做,其他学生“跟风”。缺乏有效的交流,在内容选择上也没有必须是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经过几节课的方法改进,实验前强调组员间的交流及小组分工,本节课学生基本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4.这节课上得很活跃,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同时增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引导好学生作好学习汇报,使得这一环节花费时间较多,结果无法依依展示,稍有可惜。以后得加强科学语言表达这方面的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