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30 19:37:10
|
只看该作者
三、注重实践——在演练中提升。
“纸上得来终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每个教研组把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有效教育理论转化到教学实践上,聚焦课堂教学,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学校为教师提供锻炼展示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有效教育实验成果在校内推广。
(一)以改革教案模式为引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促使教师能够自觉地将有效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改革了教案模式,在原有教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型方式”、“有效教育操作方法与策略”等环节,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确定课型,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有效教育的操作要点,引领教师将有效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杜绝了上网下载教案现象的发生,增强了教案的实用性。
我们还鼓励教师采用图文结合式教案备课,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有哪些基本任务,而且要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要求教学目标要具体化、教学内容要问题化、教学过程要实践化。采用这种方式备课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故不做统一要求,鼓励个别几个单元组组长先行尝试,待达到一定程度后推广。
(二)以学习方式训练为突破。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观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们加大了学生学习方式训练的力度。
教导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各个年级学习方式训练计划,规定不同年级学生在倾听、约定、表达呈现,小组合作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每位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学习方式训练推进表,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教导处根据教师提供的推进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在日常听课中对学习方式进行检测。
单元组成员之间互通有无,分享彼此的经验,学生课堂上有了可喜的变化。当然,学生的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实现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还需持之以恒。
(三)以各类教研活动为载体。
1.集体备课。各单元组根据成员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有效教育研究主题,利用每周二下午的集备时间进行研讨。学校下发了主备人发言提纲,从“落实教研主题的切入点、积累训练点、关键要素、平台问题、思维的向度”等方面进行阐述,将集体备课与有效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学领导参与其中,提出指导性建议,与单元组成员共同提高。
2.组级教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个成员都要上教研课。各单元组提前上报名单,由教导处公示,其他教师都可以去听课,课后单元组成员要运用有效教育评价方式评课,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反思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修改备课方案再换班级上课,各单元组研讨的氛围日渐浓厚。
3.同课异构。为了促进全乡有效教育工作的整体提高,学校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中心校和各村小每校选派两名上课教师,同年组教师共上一课,一节课呈现出不同的方法和操作策略,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
4.验收评比。没有评比就没有促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根据进修学校推进表的安排,学校分两个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要素组合和平台互动两种课型方式验收,对未合格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指导,对排名在前的教师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投身有效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有效教育的路上,有教育局领导的支持,进修学校专家的引领,兄弟学校的鼓励和鞭策,全体江东人一定会继续发挥团队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扎实开展有效教育,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而不懈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