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9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颐和园》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7: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颐和园》评课  
张振涛老师执教的《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制作课件时我考虑到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如果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你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来学习的话,课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决定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来学习。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虽然使得教学流程清晰,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平铺直叙,在理清顺序之后,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来学习颐和园的美,整个教学思路设计得比较清晰,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适时引导学生。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学习它的写法,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遗憾的是这次小练笔没有时间进行。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很多,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7:59:23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评课稿
评一节语文课最好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看教学内容是否正确;

第二步,看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否有效。



黄老师的《颐和园》这一课共有6个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自由练读课文。

教学内容二:识字(读含生字的词语)。

教学内容三:读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内容四:游览顺序。

教学内容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长廊段)

教学内容六:背第2自然段。



我们首先来看黄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

(一)教的内容是否是“语文”?

可以采用一个比较简易的方法来判定——各项内容,其它的学科是否教。如果回答为“否”,基本上可以判定教学内容属于语文学科。但这是不严谨的,有漏洞。

为保险起见,我们必须逐项判定,各项内容是否和“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相关联。

练习朗读,和“语文”相关联吗?是——是人的发音系统对文字的运用。文字在运用的过程中,变成语言。

识字,和“语文”相关联吗?是——识字于文字运用的关系,显而易见。

游览顺序,和“语文”相关联吗?是——不掌握游览顺序,在作游记时,就没有建构篇章的言语形式。

抓景物特点来写,和“语文”相关联吗?是——准确、具体、生动地运用文字,必有赖于此。

背诵,和“语文”相关联吗?是——背诵积淀语感,语感支配语言运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黄老师的教学内容正确——教的是“语文”,几乎没有为其它学科打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7:59:43 | 只看该作者

(二)教的内容是否指向“课程的语文”。

黄老师这六项内容是否指向课程目标,我们将判定的理据列表于下:

教学内容
课程阶段目标
内容于目标是否勾连?
教学内容一:自由练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二:识字(读含生字的词语)。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教学内容三:读喜欢的自然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四: 游览顺序。
教学用书要求教
在语文课程内容缺失,教材、教学用书顶替课程内容的现状下——暂且认定,教材和教学用书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就是课程的要求。
教学内容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教学用书要求教
教学内容六:背第2自然段。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黄老师不仅教的是“语文”而且教的是“课程的语文”——合“法”的语文。黄老师能按照课程的要求来教“语文”,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0:03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们来看黄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教)是否有效?

这必须以课堂事实作为判定依据。

教学内容二:识字(读含生字的词语)。这个内容实施过程中,黄老师组织学生认读了9个词语:颐和园、耸立、佛香阁、画舫、远眺、堤岸、姿态不一、横槛、琉璃瓦。这每一个词语当中,都包含一个必须认识的字。

这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度是多少?我们必须结合后面朗读时的课堂事实来看。“横槛”一次,在朗读中遭遇时,全班几乎集体卡住;“耸立”的情况相对要好,但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发音不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这个环节的效度不是100%,至少,在“横槛”“耸立”这两个词语上,教学效度欠佳。

教学内容四:游览顺序。中年级组很有几位老师有疑问:学生真的掌握了游览顺序吗?大家对这个内容的教学效度不看好。之所以不看好,是因为黄老师没有将“知”转化为“会”——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只是教了“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必须经过语文实践。缺了语文实践的语文课,其效度受到质疑是理所当然的事。语文课程追求的是“会”而不一定在于“知”。



为什么黄老师教的是课程的语文(她抓住了语文的“本”),而仍然使大家感觉有必要再加以改进?

根本的原因是教学内容设置得多了。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在三个以内,比较合适。一堂课,两到三个内容,充足的教学时间有利于我们把语文教出效度来。也就是说,不仅教课程的语文(守住“本”),而且把课程的语文教到“真”(有效)。

黄老师若要改进,我认为不必改变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正确的,是有充分理据支撑的。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增加语文实践的分量,即可上出一节更好的语文课。



黄老师的这一堂课,我认为是好的语文课。因为,她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正确的。更为珍贵的是,她十分注意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勾连。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所做不到的。



一个需要厘清的概念。

前面说到黄老师几乎没有为其它学科打工,是因为黄老师在教长廊一段时,也花了两分钟时间来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学。

其实,不必。

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热爱,应该是在朗读中积淀起来的。如果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了,他自然而然地会对颐和园有所感觉。

人文就在语文中。人文性常常和朗读密合在一起。还有什么比朗读更能传达生命气息的呢?语言,不就是人的灵魂和生命吗?

人文性,指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有生命气息,而不是指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0:37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听课感

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生: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观赏了著名的十七孔桥。

师:(板书写作顺序)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帮助同学们通过组内同学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深刻理解课文,进一步领略颐和园迷人的风光。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尝试一下?

那么,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

生:我想学习描写万寿山的这一部分,并把它背下来。

生:我想背诵课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只是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后给予必要的提示。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师:如果没有问题,就请各小组迅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目标。(老师小黑板出示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读一读。)大家可以从这里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好,开始学习。(小组学习)

(这里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绝对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特点,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师出示长廊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生: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长,走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会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作为中华儿女,我为祖国有这样好的建筑而骄傲。

师:是呀!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课文)

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看图)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共同感受长廊美丽的景色。(齐读)(在基础性学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我们不知不觉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引读)哪个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游览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查资料,深入体会”。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们认为佛香阁非常宏伟,(师:从哪知道的?)从耸立能看出来,耸立就是高高的直立。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来,佛香阁比万寿山高。

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佛香阁高41米,是颐和园里最宏伟的建筑。园内所有景观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通过这个资料我更感到佛香阁非常宏伟,有气势。

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庆祝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非常华丽、光彩夺目的。(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查阅了关于佛香阁、排云殿的相关资料,丰富并加深了对课堂阅读内容的理解。)

师:这么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壮观好不好(生齐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哪个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我们选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读读课文。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好,那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看他能不能把我们带到万寿山上。请你开始吧。(生朗读)

师:你们感受到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

生: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静,也非常的绿。我也想读一读这一句。

师:(请刚才的小组代表)你来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不错,但声音再轻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昆明湖的静了。

师:你指导得很好。我也想向你学一学,读读这句话行吗?(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到了昆明湖的意境美。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比我读得还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都来练一练,看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练读)(教师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是对学生能比老师读得还好的一种心理暗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的诙谐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记忆里呀?好,让我们试着背一背。(教者对背诵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背诵精美的课文片段,符合新大纲重视背诵、积累语言的要求。)

师:昆明湖的景色的确很迷人。让我们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接着汇报。

  生:我们学习的是十七孔桥这一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当小导游”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到前面,结合画面介绍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在这里教师事先收集了关于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的相关资料,制成学习卡发给学生,为学生拓展阅读和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提供了学习依据。)

师: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引读)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对课文描写的扩展延伸。学生极尽自己所能,有的从网上查找了有关颐和园中的其他景观的资料,有的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学生介绍得绘声绘色,座位上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细细游览。

感受:

本课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自学,自主尝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在个人充分自学、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过程运用了“确定目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0:57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听课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01:10 | 只看该作者
近期,我听了管连连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言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管老师上课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本课教学以“美”贯穿课堂:首先是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关于“美”的句子就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这些句子背后蕴含着什么?三、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老师由画方圆开始,让学生观察画者的动作,表情,理解画者的心情。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三、评价语言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老师运用这些语言“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还有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