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反思体会感想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反思体会感想感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14:28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初步感受

    #开场与来由:“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早就听说《语文课标》要进行修改,经常在网上搜一下,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与“踏破铁鞋无觅处”,开学初在校园惊喜地发现了它,将在今秋执行新《课标》,与01年版进行了比较学习,有时与年组老师随意交流几句,今天就得瑟到这来了。

   #《课标》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仁——孝与悌)不是说我是“君子”,而是在于说《课标》是“本”。说它是“本”的原因: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的依据,其中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可见《课标》离我们太近了,它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太重要了。

   #对学习《课标》朴素的想法:我是一位实用(应用)主义者,做实事的。喜欢学习钻研《课标》,多年来对《课标》情有独钟,称我为“《课标》解读”,就是想让它指导我日常的教学。我比较喜欢解读式的学习。读一读《课标》,与我平时的教学对号一下,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如何。我是一个“草民”“草根”,通过学习《课标》就是让自己教学别跑偏,走在正道上(光溜大道上)。

   #只学习了近半个月左右,主要是研究的《课标》内容,看了网上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课标》修订组组长)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报告,还有北师大中文系教授郑国民(《课标》修订组专家,10年教师节带免费师范生陪温家宝总理去河北的一个中学听课、座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专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让我吃惊的是最后一句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小学教师出身。从站过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讲台体验着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复杂与艰难。中师毕业,小学教师出身,站过小学、中学、大学的讲台,教授、博导、学者、专家……)的报告,因为资料有限,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一定很肤浅。只是一个个人解读,但还是很愿意与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因为这样才能有“火花”。年组老师对我这次交流很期待,真是给我带来了动力与压力,但我一定会尽力。

   #进入学习主题——力求突出一个“变”:控制容量难度,坚持减轻负担;此次修改达200多处,改动最多的是语言的表述,努力使意思更加准确明晰,尽量避免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14:37 | 只看该作者
一、框架基本无变化(三部分+附录)——见【一级标题】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只是这个地方稍有变化,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

   二、各部分的思路略有变化——见【二级标题】

    1.“前言”中思路的变化:“课程性质”标题中不提“地位”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改成“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2.“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思路的变化:“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原来是“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体现了清楚准确

    3.“实施建议”中思路的变化:顺序的变化——把“教学与评价建议”提前了:体现了科学(面对更多的是广大一线教师,教学与评价最重要,教材的编写必竞是少数专家。)

    4.“附录”的变化(3+2=5):增加2个表【基本字表(300个)(第一学段要重点学的)与常用字表(3500个)(九年要学的)】。

   三、各部分内容的一些变化——【里边的具体内容】

  (一)“第一部分前言”的变化

    1.“前言”中的“导语”的变化

    其中印象比较深新增的内容有:

   (1)“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句话是讲语言文字的运用太广泛了。

   (2)“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qq、飞信、微博……

   (3)时代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

   (4)语文课程是打基础: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打好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个性、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语文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凝具力与创造力。

   2.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新的内容

     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目的是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发展。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的新内容: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新内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与进取精神;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现代学习的特征,还符合语文教育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中新内容: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在网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3.“课程设计思路”增加了:(1)“指导思想”(2)语文课程要多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实践应用规律。(3)语文学习领域中“综合性学习”中新增加: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听说读写的整合……),而且新加的这一内容放在了前面。(见课标第5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14:45 | 只看该作者
(二)“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变化

   1.“总体目标与内容"的变化

     (1)增加了导语:三个维度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提出”提高文化品位”——读好书的问题,例如:读《红楼梦》——拼音——少儿——无障碍——原著;

一般读物——文学经典

   2.“第三学段目标”的变化(第一、二学段:字的识和写都减少了,因时间原因不讲了)(小学学段目标变化不大)

    (1)硬笔书法力求美观——写字要求加强了(习作中也强调了书写)

    (2)对原学段目标有整合: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整合在一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作品,能从图文等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我的困惑,如何理解。

    (3)习作有一定速度,没有一定字数限制了。也给我带来了困惑,纸笔测试用不用确下字数?标准是什么?

   (三)“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变化(变化较大)

    1.“教学建议”的变化(4个理念+具体建议)

     (1)第二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新增一段,见第20页其中的第二段——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打破课本、学校的束缚。

    (1)第四条改新增: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原:“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删除了)见第20页最下边的一段。

    (2)第五条改成:“具体建议”(题目比以前的简练多了)

      *阅读教学:加入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教师要好好研读教科书中的思考与练习,没有好的策略,就按编者的意图去做,没错的,因为编书的是专家);(见课标第22页和23页上半部分)不要模式化的解读;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朗读要自然,摒气矫情做作的腔调;提高阅读品位;要多种媒体阅读;选择优秀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近几年的探索——读《红楼梦》。

      *写作教学:自由表达与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不能一个题了);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作文书写质量,当作练字(这是新提出的);丰富写作形式(写、打印……),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接力日记)、互相评改的机会(互评)。

     *综合性学习:十年实践的基础上,有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以前只是笼统的建议。内容容上增加了一倍。见第24页5.关于综合性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14:51 | 只看该作者
2.“评价建议”的变化

    (1)遵循的原则4条:评价多重功能;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评价的整体性与整合性;   

    (2)具体建议的变化:(重点讲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

      *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阅读量与阅读面、选择材料的能力;第三学段精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无论是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占用篇幅相对都是最多的。——语文课程的重头戏。

     关于对于纸笔测试的个人看法:评价形式是多种形式的,现在主要讲笔纸测试,考试是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可见纸笔测试很重要,要充分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曾与师大附中的语文教师就我们的试卷进行过交流,提出几点与老师交流:

    1.常用的修辞方法:8种常见的修辞格。“引用”曾在我们考试中出现过,是不是不妥?

    2.古诗词名句的默写:考朝代和题目?名句重在积累和运用。

    3.阅读题要深入研究,增加阅读题的含金量,不要把有关基础的题出在阅读题中。形近字、注音……中学考试只是在第一个阅读题中出了,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阅读题考什么,要体现年段的特点,评价建议中是有要求的。

    4.考试要考我们语文学科本位的知识:因为文史哲不分家,我们在命题上认真思考,把是语文的因素找出来。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变化也比较大,专家的观点:做要比不做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珍视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结果;在综合性学习中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附录:小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变化:70——75

    1.减少:《乐游原》

    2.新增:(1)长歌行(2)回乡偶书(3)滁州西涧(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5)  三衢道中 (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结束:赠人玫塊,手留余香!玫瑰——《课标》11版,余香——促进我学习了。黄金无足赤,白玉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原谅我本人!(其中有不妥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