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德培训学习体会——回归道德教育的原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觉得学校德育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尽管我们老师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似乎口头上人人重视,实践中的低效性又饱受指责。德育工作归纳起来两个字,就是烦和难。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我们的德育管的太多,而研究的太少,所以总是热热闹闹,零敲碎打却成效不大。德育不是今天爱国主义教育;明天诚信教育,过几天,还要礼仪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等。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人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德育,就可以把这些相对独立的,刚性的教育融合在一个德育的文化气场中。那么德育的原点和基础是什么呢?洗尽铅华,任小艾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真理——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一个习惯教育。培养怎样的习惯为孩子一生奠基呢?任小艾老师也用简单的三句话来概括:

一、做人的教育——终生自律的习惯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就挂在松下总裁的办公室中,成为他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见一个民族的道德教育如果缺失的话,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这个民族就垮了。在我们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怎样用传统的道德文化来培养孩子,养成终生自律的习惯值得我们思考。马加爵之类的例子是活生生的警示牌。

二、学习习惯——终生自学的习惯。

教学不等于讲学,现在的学习都是教师讲学生学。老师不讲,学生就不学了。任老师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记者,非常推崇魏书生和孙维刚老师,认为没听过他们的课是一种遗憾。因为“我们老师上课,老师很辛苦,我们很轻松。现在魏老师很轻松,我们很辛苦。”这就是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孩子终身自觉地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三、生活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国的孩子今天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问题日益凸显。像一位福建的母亲乘着飞机到青岛给儿子送馄饨,为儿子洗了30双脏袜子的事例决不是个别。一个生活能力为零的孩子,将来怎么承担国家的责任。当然这中间有社会的因素,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要有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任老师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透过层层迷雾,拨开道德教育烦驳的面纱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那就是为了孩子,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从德育的原点出发,我们就能明确培养目标,重新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们就会明白学习质量固然重要,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教书育人,宜皆以德育为先。我们就会有新的评价标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就得有人是砖,有人是草。只要他是健康的草,只要他是有用的砖,人生就不算虚度了。

从德育的原点出发,我们就知道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孩子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不必让他们整天围着课本作业转,体验到学习与发现的快乐。

从德育的原点出发,我们就会关心他们的生理生活规律,尤其是心理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和个性,使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全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我们就可以从寻找人的成长规律中寻找到教育的规律,让德育真正闪耀人性之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