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高考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领导校长发言稿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3: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新高考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领导校长发言稿讲话

同志们:
全县“两基”国检暨2011年高考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奋力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总结我县“两基”工作成绩,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我们全面总结了“两基”迎国检及2011年高考工作,表彰奖励了“两基”国检及2011年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85名优秀学生。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县教育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泾川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系统总结“两基”工作的成功经验,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提高“两基”水平、推动教育发展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不断优化思路,坚持不懈强基础,持之以恒抓提升,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检标准。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督导检查组组长王湛在“两基”国检汇报会上指出:泾川的“两基”工作全面达到了国家要求,而且紧跟时代步伐,将实现“两基”目标与“两基”巩固提高结合起来,将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与上好学的需求结合起来,正在实现从全面普及到初步现代化的跨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伟业,在甘肃、平凉大地上树立了最有历史意义的一座丰碑。市委书记陈伟评价:泾川为全省“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做出了突出贡献,说明泾川干部是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的队伍。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全县上下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发扬攻坚克难、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通力合作、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确保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泾川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总结“两基”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全县上下抓教育的合力,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必须落实优先发展战略,靠实各级责任。坚持把教育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靠实各级组织责任,着力构建“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格局。在组织领导上体现“优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制度,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议教会,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行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级领导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调研,协调解决教育发展和学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靠实乡村组织教育发展责任,充分发挥乡村组织在学校灾后重建、周边环境整治、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力推动了重点任务落实。在项目安排上体现“优先”。将“两基”攻坚的重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每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一年接着一年抓,促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学校168所,面积达到20.2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全县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新建改造面达到94.1%,村级小学新建改造面达到53.8%。在工作落实上体现“优先”。各级各部门把支持教育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在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十一五”期间全县安排学校建设用地340亩;在确定人员编制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2001年以来新增教师编制149名,补充小学、初中教师1615人。
2、必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多方增加投入。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做到了“四个到位”,即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到位,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落实到位,中央、省、市教育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个20万”教育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紧缺专业教师引进、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奖励、教学质量提升奖励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突出政府主导,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县上在财力薄弱、财政支出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财政资金用于“两基”攻坚,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十一五”期间财政用于教育的资金投入达到9.24亿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均增长率达到38.82%,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均达到30%以上。强化项目支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发展需求,认真研究政策,深入开展论证谋划,使较多的教育项目得到上级重视,进入了国家、省市投资盘子,赢得了上级支持。“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3个,完成投资3.37亿元。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在逐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民营资本、慈善组织、城乡群众捐资助学的积极性,累计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3、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狠抓“选、培、用、管”四个关键环节,全县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能力明显提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创新方式抓配备。通过公开招考、外部引进、大学生支教等途径,不断补充紧缺专业科任教师;通过差额推荐、初始提名、竞争上岗等方式,积极开展公开选拔任用校长试点,探索校长任期目标责任机制,完善校长职级晋升评估体系,校长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深化培训提能力。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委托西北师大集中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4期,成功举办了2次较高规格的校长论坛,与香港活知识立群社、西北师大联合实施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和心灵教练项目,分6批组织180多名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与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合作建办中小学校长网上培训平台,累计培训教师2.8万人(次)、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700多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落实待遇强保障。从2003年起,全县教师工资实现了县级财政统发,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实现了教师待遇高于公务员待遇的目标。创新机制增活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行以竞争上岗、优绩先聘、高职低聘、脱岗待聘、解聘分流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聘任制度,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内在活力。
4、必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缩小校际差距、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充分运用教学改革理论最新成果,积极探索全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积极探索实践“自主学习、探究生成”教学理念,创设开放互动式课堂;探索实践“激趣质疑、合作互助”教学理念,创设合作激励式课堂;探索实践“先学后导、当堂检测”教学理念,创设高效训练式课堂;探索实践“创设情境、快乐求知”教学理念,创设激情趣味式课堂。把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方向,深入开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等“六园”创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设了良好环境。
5、必须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凝聚发展合力。在“两基”会战中,全县各级各部门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顺利通过验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改、财政、人社、编制、公安、国土、林业、税务、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对教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良好工作氛围。各乡镇主动为学校排忧解难,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更加明确;县直帮扶部门切实履行帮扶责任,在资金救助和贫困生扶助中慷慨解囊,全力帮扶联系乡镇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教育机构作为党委、政府的“两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党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作为“两基”工作的实践者,在基础资料、硬件配套、环境整治、动员辍学儿童返校、扫盲等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市相关领导多次深入我县检查指导“两基”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县“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做好泾川的工作,离不开全县各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各项事业的成功。
二、认真分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明确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支撑、社会进步的引擎、民生关注的焦点。在“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之后,全县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具体目标任务、途径办法是什么?需要重点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今天,我们一方面要总结“两基”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和模范,以鼓舞士气、激励奋进;另一方面要寻找问题和差距,使全县上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政策更科学、措施更得力,为顺利召开全县教育发展大会、促进全县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关于教育的定位问题。当前,泾川教育基本上已经由“有学上”进入到“上好学”的阶段,由“人民教育人民办”进入了“人民教育政府办”阶段,由“规模扩张”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但从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期盼来看,全县优质教育资源还严重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人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可以说,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希望和幸福,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县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偏远初中、村小学师资力量还相当薄弱,等等。所以说,在教育发展上,我们要切实找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困难,认清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形势需求,必须用战略的、前瞻的眼光看待泾川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并科学制定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抓住机遇,举全县之力兴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关于科教支撑的问题。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任务,县委、县政府着眼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思路目标,“四项支撑”中的 “科教支撑”既是关乎当前的紧迫性任务,又是涉及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综合竞争力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注重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从国内来看,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始终把科技、人才的需求远远置于资本、土地等经济要素之上,努力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而形成最具竞争实力的人力资源优势。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奋力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这是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如何尽快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教育作为一项事关泾川人民福祉和未来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事业,必须坚持优先发展。但从我们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教育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职业教育直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随着全县果品、畜牧、蔬菜、旅游、石油、煤炭等特色产业的大力培育与深度开发,急需大量的诸如城市规划、社会公共事业、物流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人才数量、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这些都充分说明,依托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第三、关于教育管理问题。从管理体制上,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样在很大程度增加了县级政府对教育管理的权重,而削弱了乡、村两级对教育管理的权重。在这一体制作用下,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群众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感受最深、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教师工资实现了县级统发,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伴随着“以县为主”体制的运行,大大减轻了乡村两级办学的负担,但随之乡镇和村组对发展教育的责任出现模糊,管理学校的职能明显弱化,学校不主动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内教育发展压力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泾川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自有财力严重不足的县来说,尽管“以县为主”,但在诸多方面有心无力,一些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体制问题需要从高层解决,但面对这样的问题和形势,需要我们放开眼界,积极应对,深入研究,着力破解。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目前基本上实行“教育局—乡镇教育办(中学)—教研组(年级组)”这样一种三级管理模式,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教育局来说,存在工作量大、管理面广的问题,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和指导。在教学管理上,大量工作要依靠中学、教育办及其下设的股室进行微观管理,由于校长、教育办主任及小学校长、股室人员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个人素养不尽相同,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校长、教育办主任失之监督,热衷于搞社会活动,没有真正把管理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或者在职称晋升、评优选模、绩效考核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优亲厚友,有失公允,教师反响很大,群众很不满意。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第四,关于教育投入问题。在经费保障上,随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两免一补”(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就我县而言,仅中小学公共经费一项,中学生每生每年达到700元,小学生每生每年达到500元,可以说,中小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国家又化解了“普九”债务;最近,随着我县列入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农村每生每天已领到3元的营养改善补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2012年要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一切都说明,国家对教育,特别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会越来越多。面对这样新形势,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管好用好这些经费,确保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但我们在教育资金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疏漏之处:极个别校长、主任财经法规意识谈薄,造成经费管理失控;学年初不编制预算,或者不执行预算,胡花乱支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后勤、办公用品采购上随心所欲,失之监督;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甚至存在谋私利、乱作为的问题。因此,资金管理是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项目资金上,尽管“普九”债务已化解,但随着近两年灾后重建、校安工程等项目实施,教育基建投入空前,配套资金不足,由此产生了新的债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县累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债务高达2亿多元,给县财政和全县教育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依靠自有财力化解新增教育债务显然是杯水车薪,有关部门和各级组织要立足县情,研究政策,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寻求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和途径,为教育发展排忧解难。在设施投入上,尽管硬件建设已经到位,但按照现代化、标准化来衡量,仍然需要配套大量的计算机、投影仪以及图书、实验装备。部分学校在这次“两基”国检中,配备了一些设备,但仍然没有达到标准化。有的学校虽然有了图书和仪器,但还存在没地方存放,无试验室、无仪器室、无图书室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经
费来解决。钱从哪些来?有钱怎么花?有钱怎么管?需要教育、财政、发改、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真正拿出一套实用管用的措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管好用好每一分钱。
第五、关于教育管理队伍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教育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因此,突出对教育局班子、校长、教育办主任等管理者队伍的管理,是今后需要认真研究并着力强化的问题。对教育管理部门来说,目前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应付检查和争取建设项目方面,教育宏观管理的中枢作用和职能职责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局机关中层干部仍然停留在教育管理的常规性事务和一般化工作状态,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的意识相当欠缺,对于如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何建立良性的管理机制、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泾川教育跨越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探索、实践还做得不够深入。对校长和教育办主任队伍来说,部分校长主任的管理视角过窄过低,管理手段欠缺,行政推动和经济处罚等方式还比较普遍,在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关系的处理上还不够妥当,在为一线教师排忧解难、搞好服务上还很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教育办主任在经费使用、教师调配、校长任免等方面失之监督,社会反响强烈。对于学校内设职能处室管理人员来说,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按步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一些管理人员和教师关系处理不好,厚此薄彼,引起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对于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要认真反思,认真研究,扎实改进。要研究建立教育管理队伍德、能、勤、绩、廉一体考核的办法,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要把各级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和选拔任免作为促进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的突破口,积极创设有利于教育系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平台;要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把那些具有高尚情怀、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富有教育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把那些品德好、能力强、干劲足的人才选拔到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要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用权监督机制、任期目标考核制度、绩效问责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切实畅通校长能上能下的渠道,充分调动校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关于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社会各界的期盼,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从2003年开始,我县通过招考等多种方式陆续补充大量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和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得到全面缓解,但是新增教师良莠不齐,岗位胜任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就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师德考核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便于操作的师德评价体系,没有实行教师师德量化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教育部门要研究建立教师“德”的评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晋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促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就教师管理体制而言,目前教师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致使部分学校人浮于事,教师不能静下心来搞学问,我们必须在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建立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路子,盘活教师资源,努力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教师管理格局。就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而言,一部分教师存在业务能力一般化,研究形式化,教学程式化的倾向,存在专业培训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要围绕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等,强化教师培训过程管理,实施菜单式培训,对症下药,讲求实效。就教师队伍结构而言,目前教师队伍专业不对口、学科不搭配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必须将严把队伍入口、疏通队伍出口,推行末位分流和淘汰机制作为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核心内容,严格编制管理,及时进行余缺调剂,合理配置师资,加快解决专业不对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七、关于教育质量提升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我县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教育经费保障有力,摆在全县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在办学思路特色方面,一些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特色不够明显,思路不够清晰,质量形成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六园创建”是“两基”中的亮点和特色,但我们也要冷静反思,真正有多少学校达到了“六园创建”的标准,我们开创性的教育特色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定位到底准不准?这些问题要引起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要树立“提高质量、责任在我”的理念,树立“以生为本、有教无类”的理念,以卓越的办学理念引领办学行为,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促进质量的持续提升,共同创造泾川教育的美好未来。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坚持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入手,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加强教育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研究和教研成果推广,提高教育科研对质量的贡献份额。切实提高教学设施设备和功能教室的使用效益,突出实验教学,强化实践操作,注重质量形成过程,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强化素质教育方面,目前我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学生特长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为切入点,以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有利于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路径。必须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方面,近年来,我县教育的质量基础薄弱,起伏较大,还没有步入良性稳定发展轨道,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高为目标,追踪记录并科学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表现,建立系统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大教育教学环节和质量形成过程监控,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端性考核相结合,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实绩,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三、积极有为,真抓实干,形成推动泾川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1、要深入调研,明晰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针对以上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开展大调研和大讨论活动,明确“两基”国检后教育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机关人员,带着问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社会,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教育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如何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建设陇上教育强县,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企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重大问题,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快全县教育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为今年开好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奠定基础,确保泾川教育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大讨论,进一步明确“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立足各自实际,研究讨论“教育大发展、我们怎么办”的问题,真正为教育发展出实招、鼓实劲、做实功;各乡镇要围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教育安全、学校建设、布局调整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等谋实事、办实事,为本乡镇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要精心谋划,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讨论的基础上,要精心谋划好今年的工作,积极研究探索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方式。县级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认真研究影响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经常深入乡镇和学校,加强工作调度,找准薄弱环节,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督促各级抓好教育工作任务的落实。教育局要研究破解怎样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怎样深化制度机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怎样强化师资队伍管理、提升队伍专业技能,怎么发展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等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精心制定为教育办实事的计划,积极协调解决学校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抓教育、办教育、管教育的职责落到实处。
3、要密切协作,共同创设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教育项目建设中,发改、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简化有关手续,提供优质服务。要下大力气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公安、工商、文广、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违规经营的棋牌室和网吧,该规范的要立即规范,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严厉打击各种损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敏锐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和学生安全。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4、要强化宣传,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宣传广电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要注重宣传那些默默无闻,长期在农村教育第一线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教师,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共同推进我县教育事业转型跨越发展。
同志们,加快教育发展是全县各级组织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泾川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