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69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记录(第二学期15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笋芽儿》听课札记



1、教学“笋”字入课。

出示竹子图片。师:这是什么?——竹子。竹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出示生字卡片)——笋。(出示实物)这就是笋。(动画演示“笋”字的写法)我们也来书空一下。

【个人观点:一入课就开始教学生字“笋”,巧妙、新颖、到位。但这里“笋”字的写法用动画演示,我个人以为还是老师自己范写来得有意思、有人情味。教师一范写,就让人感觉这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课堂,是以“人”为主的课堂,是促进“人”发展的课堂。而动画演示,给人感觉是那么地冰冷,那么地僵硬,那么地没有生气。毕竟多媒体(科技)再怎么发达,课堂上仍旧有许多东西是不能替代人的。】

师:笋更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笋芽儿。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大家好!

(出示课题)笋芽儿这三个字中的“笋”、“芽”二字是生字,你会写吗?请你轻轻翻开课本,在课文中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生练写。)

【个人观点:仍然缺少一个范写、讲解生字的环节。同时,教师自身缺乏对生字音、形、意的分析。虽然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提了一下,但给人感觉有点秩序颠倒。以上环节,我个人以为还是教师依次板书课题“笋”、“芽”、“儿”,在板书的过程中,穿插生字教学,再让学生练写生字。】

实物投影:一学生写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

【个人观点:评同伴写的字的优劣,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写字。值得提倡。】

2、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笋芽儿。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第一遍读的时候可以看看课后的拼音,把这些字的字音读准确。如果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用“V” 这样的手式告诉老师。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课文读得通顺。如果你还有时间那还可以读第三遍。明白了吗?开始读吧!(生读)

3、学习字词,指导朗读。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你会读了没有。(男女生轮读,女生先读。)出示:呼唤。女生读,有拖音。师范读更正——呼唤。“揉眼睛”、“漆黑”、“扭动”、“唠叨”、“向上钻”——“钻”是一个动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它是一个平舌音。“辫子”、“滋润”——你们“滋润”的“润”也读得很好,它也是个平舌音。“山冈”——“冈”到底是第几声。“自豪”——好像没有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来,再读。

【个人观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正音,自然,有效。】

同桌互读老师课前发下来的词语卡片。师巡视。中间表扬学生们互读的方法好、多。

【个人观点:同桌互读,合作学习,并观察发现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方法,值得学习。】

师:已经会读的小朋友眼睛看着老师。

【个人观点:这句话说得好,自然而然地让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继续听老师讲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要多说这样的话,婉转又不露痕迹。】

师:通过刚才的读,我们不仅会读了这些词语,而且能感受到笋芽儿慢慢地长大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老师觉得,它在长大的过程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哎,它长大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幸亏它在长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好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播放打雷下雨的声音)这是——声音。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是笋芽儿的好朋友,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呼唤”(出示词语卡片“呼唤”)笋芽儿。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读课文,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各有什么不一样?赶紧读吧!(生读)

你有发现了吗?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你怎么知道春雨姑娘的声音是很小的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生:是“低声”呼唤……)板书:低声。雷公公又是怎么样呼唤的——粗重(板书)。他们呼唤笋芽儿时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春雨姑娘她呼唤了沉睡中的笋芽儿,所以她是——(出示词语卡片)“低声呼唤”。

老师作笋芽儿,学生做春雨。读句子(出示:低声呼唤:“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再读句子,呼唤课件中的笋芽儿。

师:跟春雨姑娘不一样,雷公公的声音却是——粗重。它用粗重的嗓音也在——(出示词语卡片)“呼唤”笋芽儿。这两个字你会写吗?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它们两字是同样的偏旁,是——口字旁。为什么用“口”字旁?

师范写“唤”字,讲解要点。师:你会写吗?找到这个词语,在它的后面认真对地写一写。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

【个人观点:“呼唤”这个词语为什么要放到这里来讲?】

师:已经写完的小朋友咱们可以来看一看,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课文中没有写,你来猜一猜,他会呼唤些什么?自己准备一下。(生准备)谁来呼唤一下?(生答)

春雨姑娘的呼唤和雷公公的呼唤各不相同,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笋芽儿 撒娇地 说:“是谁在叫我呀?”)谁来说一说。(评价学生说这句话时的语气——高兴、生气、奇怪……)到底是怎样说的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撒娇”。平时你都会跟谁撒娇?(跟妈妈)笋芽儿是个小不点,她可喜欢撒娇了,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子来撒娇一下,读。(师评:我看见那边有一个小姑娘,读的时候身子都摇起来了,最像“撒娇”的样子了。我们再来试一下,读。

【个人观点:“撒娇”这个词语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执教老师的教学智慧。她从头到尾没有说撒娇是什么意思,只是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向谁撒娇?再通过评点一个学生读时的一个“撒娇”动作,来渗透什么是撒娇,最后让学生们学着她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当句子读好的时候,撒娇的意思也完全讲好了。这个环节值得回味!】

是呀,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醒来了。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出示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自己先读一读。点名读。配上动作再来读这个句子。

笋芽儿一个劲儿向上钻,妈妈看见了,忙给她穿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妈妈在说些什么呀?(出示句子:妈妈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生读。

笋芽儿的妈妈跟我们的妈妈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照顾我们。有了春雨姑娘的滋润,有了雷公公的呼唤,有了妈妈的细心照顾,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写笋芽儿钻出了地面——第6自然段。赶快读一读,说说笋芽儿钻出地面她都看到了些什么?(生读)交流。课文当中没有写的,你想到了,笋芽儿可能还看到了什么?生说。

所以(出示句子: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对呀,笋芽儿太喜欢这个世界了。“世界”这个词也是今天我们要会写的。大家先来看看世界的“世”它怎么写?(动画演示)看清楚了吗?马上考考大家,世界的世第二笔是什么?第三笔是?第四笔是?会写了吗?请你把字在田字格里写一写。写好的同学,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出示:世界真是        !)你可以用上书本上给你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想像一下。请生说这个句子。

【个人观点:“世界”的“世”字先动画演示,再老师问第二笔是什么,第三笔是什么等等,在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世”字的笔顺给落实了。不错。】

小朋友,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美丽、奇妙的世界。春天各中图片播放。

看到这么美妙的世界,笋芽儿心里是怎么样的呀?所以她高兴地说(出示句子: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的春光啊!和要快快长大!”)生读。谁来试试,点名读。一起来试一试。句子前面有一个词语已经提醒我们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高兴)

【个人观点:把字词教学穿插在朗读指导之中。有效又不露痕迹。】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当中,春雨姑娘她是在低声呼唤。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怎么说的?雷公公他是用——粗重的嗓音在呼唤?看美好的世界,笋芽儿是高兴地说。看来课文当中人物怎么样地说,这个怎么样对于读好句子是很在帮助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朗读方法。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汇总句子,逐个出示:A、低声呼唤:“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B、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C、粗重:“……”D、高兴地说:“多美好的的春光啊!和要快快长大!”)

【个人观点:以上这个句子朗读指导的小结提炼精彩之极。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读好句子的窍门。】

4、表演朗读1~6自然段。

先分配角色,引导学生想想应注意什么?可以做怎样的动作?

5、小结,说说下节课学什么。

师:如果下节课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的话,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老师,我们还有哪些内容是需要在下节课学习的?同桌两个小朋友先讨论一下?(生说)

老师就跟据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回去再准备一下,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回到家里也可以再去想一想,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下节课可以提出来。下课。

【个人观点:以这样的方式结课,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结课时,也不忘再让学生们思考一下。新颖,值得借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你骄傲(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 自我介绍

2、 能告诉我们你们班的“之最”吗?比如谁跑得最快?

3、 想知道谁是老师心中最棒的吗?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东西(镜子)你看到了谁?(自己)

4、 你们每个孩子都是黄老师心中最棒的!这节课,老师看谁表现最好?

[紧扣“骄傲”主旨的课前交流]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出示课题、齐读——个别读)

2、写“骄傲”

“骄傲“是要写的字,读一读

从结构上看,怎么样写才好看?(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中右结构……)

老师把这两个字请进田字格里(师范写“骄傲“,随师书空”傲“)

3、质疑课题

(齐读课题)读着读着,你想知道什么?(谁为谁骄傲呢?)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初读,师巡视)

[细节:老师在学生初读时,认真巡视,不时询问:读好了没有?时刻掌握学情]

2、难读句: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先拼读拼音,再练读句子,把自己最好听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1) 我拾起一块光滑(huá)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

(2) 我们听到玻璃(bō l i)破碎(suì)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3) 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fēng),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qiàn)。

(4)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xiāng)里。我心里顿(dùn)时感到一阵轻松。

(个别读,先说你读第几句?随机指导“信封、玻璃”读音)(师评:读得很清楚,读得很努力)

[客观且有针对性的评价!]

3、学习生字:生字宝宝带着他的朋友跑出了句子,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课件出示)



     光滑 玻璃 破碎

    攒钱 信封 信箱

    道歉 顿时




4、脱掉了帽子,还认识吗?(开火车认读——分角读)

5、只剩下生字宝宝了,还认识吗?和你的同桌读一读,读好,大拇指夸夸他或者帮刚他(同桌互认)

6、会认的,小手高举(展示读,读对了,它会对你笑一笑,笑脸动画)

[点面结合的识字!寓教于乐的识字!扎实而有梯度的识字!]

7、理情脉络:读了课文,你解决了什么?(“我”是老奶奶,“你”是小男孩)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这个故事发生在风和日丽的下午(课件出示第一段)(自由读——个别读)

2、听着听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在扔石头,非常快乐)(板书:快乐)

[想象是阅读的翅膀,老师启发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描述,把课文转换成为浮现在脑子里的一幅图象,是学生思维潜力的一种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3、谁能读出那份快乐?

(出示句子)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师评:都有微笑了,你扔得很用劲,谁能扔得更远些)

4、(出示流星图)谁来读?(不急,我们再来练一练,多美呀,谁再来试一试?)

5、如果我们班同学在旁边,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别扔了,扔到窗户就不得了了!师:你真懂事

生:别扔了,扔到人就不好了!师:你真会为他人着想)

6、你听(玻璃破碎音效),出什么事了?(出示句子)(个别读)



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户上。




7、如果你就在场,你会害怕成什么样?(发抖……)

8、那群孩子和我们一样,非常地害怕(板书:害怕)(练读——个别读)

师追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跑呀?(因为怕老奶奶知道,……)

那群孩子惊慌失措,眼里只想着逃(个别读,师评:你已经沉浸在害怕之中了,脸都红了……)

师补充:兔子生性胆小,听到一点响动,就……砸破玻璃的孩子,就像兔子一样……(齐读)

[创设情境,贴己体察]

9、砸破玻璃的孩子后来会怎么样呢?(板书:?)我们下节课再来讲!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现在是我们的写字时间(出示生字:玻璃、破碎)

2、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师范写“璃“,生练写

4、作业评议

观察: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观察自己的字,哪里需要改进的?

5、 小结: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傲,黄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我为你 骄 傲

                                     快乐

                                     害怕

                                      ?







简评《我为你骄傲》

                          —— 赵利叶



    《我为你骄傲》是人教二年级下册的第六组课文。讲述了“我”打碎玻璃,攒钱赔偿,最终得到老奶奶巧妙的宽容和鼓励的故事。黄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亲切的教态,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对新课程理念的精彩诠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结合这一课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抓关键词,理清线索,创情境,体验人物心理

    本课时,黄老师以“快乐、害怕”两个关键词语串起,理清了课文的情感脉络,后边的教学紧扣这几个词展开,在听,说,读等语文实践中体会人物心情,教学有序展开。在教授第一段时,通过再现玻璃破碎的情境,通过一系列探问:“如果我们班同学在旁边,你有什么话想说?如果你就在旁边,你会害怕成什么样?孩子,你为什么要跑?”等再现文本情境,唤起学生主体意识,随小男孩的快乐而快乐,害怕而害怕,使教学进入良性动态发展。

二、细节处看课堂理答、朗读评价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反馈。黄老师用针对性、情感性、激励性、客观性的理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综观课堂,黄老师以有声或无声的理答和学生进行着教学互动,如研读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时,练读、个别读后,以追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跑呀?”的理答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实现了与文本交流对话。

    有效的朗读评价是促进朗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黄老师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好的范例,在初读第一段时,黄老师以“你读得很流利”等标准来指导朗读,而当研读 “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时,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老师则以“你已经沉浸在害怕中了,脸都红了”来点拨指导,对于这些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结合了具体的课文内容,使这些句式具体化。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能促进评价者自身阅读理解和朗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被评价者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最后,以一句“课如其人,自然清新”来总结我对这堂课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8:0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启示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内容学生理解上没有多少障碍,思想教育性比较强,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是我初读课文时的问题,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听课学习。三节课应该算是同课异构。虽然课时不同,三个人都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来教学,但每一位老师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首先,题目理解形式多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两位上第一课时的老师导入都围绕课题来展开。先从弱小一词入手,用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辅助理解,接着抛出问题“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人是弱小的?”从生活中找实例来理解弱小。再追问学生:当别人说你是最弱小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其次,字词教学扎实有效。第一位老师在出示词语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描写雨天天气的词语:闷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滂沱大雨;一组是描写蔷薇的词语:蔷薇,芳香扑鼻  低垂着头  娇嫩纤弱。分类出示词语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在感受雨前雨后的蔷薇时抓住词语“芳香扑鼻、粉红粉红、刚刚开放、娇嫩纤弱”等词语体会阳光中蔷薇的美丽动人,惹人怜惜,同时积累描写雨中花朵的词语和方法。在学习“滂沱大雨、大雨如注”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积累的关于描写大雨的词语,归纳出示积累,调动学会已有的经验知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丰富积累。

第三,语言训练化解难点。文中两处写到蔷薇花,课堂上学生找出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并通过各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着,与作者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大家体会到雨前野蔷薇的美丽,雨中花儿的娇弱。蔷薇花的“雨前和雨中”对比,娇弱鲜嫩的蔷薇花自然勾起了学生的恻隐之心,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为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学写一种自己熟悉的花,用上课后习题第3小题的词语细致描写雨天的情景和花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情形,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第二位老师通过补充词语理解萨沙的自强。通过问题过渡:萨沙是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出示句子读: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屏幕出示:萨沙(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通过填词训练来把萨沙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更具体。1.萨沙(快步)朝着蔷薇丛走去。他(高高地)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2.萨沙(急匆匆地)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用力)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3.萨沙(赶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使劲)掀起雨衣,(慢慢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学生很能体会当时的情景并作出正确的天空。此环节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词语,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萨沙不甘示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渗透了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的教育。

本节课的工具性体现在教师抓实词语教学,挖掘教材中素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能借助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萨沙和妈妈的话语背后的意思,与主人公萨沙产生情感共鸣,满怀与萨沙同样的情感走出课堂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大概就是这样来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9:10 | 只看该作者
题目:《日月潭》

执教:花园小学王敏老师

教材:教科版二年下

教学内容:

一、导入部分

1、愉快的假期生活过去了,你都去了哪里玩?(生汇报假期所去的景点)

2、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那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日月潭”。(教师板书课题)

3、全班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教师将所提问题板书到黑板上:(1)名字的由来(2)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通过读课文我们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哪些问题。

2、指名提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样解决。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是否读准。汇报。

4、反馈课前所提出的问题。

5、出示图片学习日月潭得名的原因。

三、学习本课课后认字部分

1、乘坐小火车来到日月潭——出示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一个词语(环绕)。出示词语卡片,粘贴到黑板上。提问:什么是环绕?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环绕。

3、“绕”字有许多的兄弟姐妹,说出几个板书到黑板上。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

4、学习“茂”,仔细观察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联想记字法;换一换记字法)

5、“茂”字组词,用图片来理解茂盛,还可以说茂盛的什么?

6、回头再读这段,指名读,指正齐读。

7、出示“茂”“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习书写)

8、出示图片相伴第三段文字。理解表示若有若无的一个词语——隐隐约约。

9、填空:早上一片大雾,马路上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           )。

   填空:茂密的草丛中隐隐约约地传来(             )。

10、出示两幅图片理解”朦胧”和“清晰”。播放图片后谈谈感受。

11、学习“境”,选词填空(境、静、净)

   (1)放学了,教室里(    )悄悄。

  (2)我们要做一个保护环(    )的好孩子。

  (3)是谁把图书馆打扫干(    )。

四、总结

1、出示本课所学词语(1)本课中的词语。(2)课外延伸词语

2、出示有关日月潭的一段简介,用这种形式检验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和朗读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9:42 | 只看该作者
《葡萄沟》听课笔记
    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
    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个维度的目标互相渗透。其中:深深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任何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我觉得其达成策略应该是朗读加感悟;手段是设计情景、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词句。第三条中的“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在第一段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而且其教学策略窦老师也已经在目标中说的非常明白。角色朗读、采访、节目表演、导游教师都可以大胆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10:3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组集体备课,这次轮到我主备了,我选的课文是《难忘的泼水节》, 这是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 “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 老师范读课文,让同学们拿出铅笔,在课文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以后老师归纳课文内容。

三   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接着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5)做课文后的“我会填”,多音字组词。

四   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快乐的把课文齐读一次,要求读准确,流利。

五   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11:46 | 只看该作者
《邮票齿孔的故事》听课记录
                                一、 听课时间:06年6月14日
                                二、 授课老师:***
                                三、 授课学校:******
                                四、 授课年级:二年级
                                五、 授课题目:《邮票齿孔的故事》
                                六、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着四张连在一起的邮票,面带笑容的问各位同学:“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吗?”引起学
                                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转入新课。
                                2、 板书:邮票
                                师:你们知道邮票之间的小洞洞是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小孔。
                                师:(把邮票撕开)当邮票撕开里边像什么啊?
                                生:牙齿。
                                板书:齿孔
                                师:别看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呢!
                                板书:的故事
                                3、 朗读。
                                让学生轻声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引导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请下面的拼音朋友,或学习伙伴来
                                解决(解决不认识的字和读音问题)。
                                4、 思考问题和默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老师提问“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让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
                                有的同学说是阿切尔,有的则说是“用别针刺小孔的那位先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
                                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安排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5、 辩论。
                                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老师安排同学们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辩论的结果不但是由事实决定,而且还由学生有感情朗读来决定,这样就有利于
                                学生更加仔细地组积问题的答案。

                                6、 解决问题。
                                分小组讨论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各选取一名代表来发表自己本小组的看法,然后又由这个小组
                                的成员一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认为是辩论凭据的课文片断。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指出不足,点评学生的发
                                言。最后,总结:通过阿切尔的“善于观察     用心思考     
                                动手实践”最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肯定
                                并赞扬胜出的小组,

                                7、 再提出问题。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样发明的呢?”老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同学进一步深入了解课文,回答问题。这样
                                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有课
                                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8、 联系生活实际。
                                启发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类似邮票齿孔的设计,有的同学回答:有齿孔的卫生纸和没有齿孔的纸巾比较,
                                不经济、实用性不强、不方便等。赞扬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9、 师生同读课文。
                                通过多次反复的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最后,在一片
                                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这一节课。

                                七、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八、教学评价:
                                    这是一堂非常生动活泼、成功的课。
                                    首先、导入切合实际,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邮票齿孔的来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

                                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种读书方式。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
                                订正。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再次、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是谁发明了邮票
                                打孔机呢?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朗读    默读    辩论      
                                师生共读。读的方式多样,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主性。由于课文较长又适宜默读。
                                    最后: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

                                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
                                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通过辩论再读课文加深
                                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1: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