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黄健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就此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愉快”中培养   

自由愉快而又愿意表达的学习情景,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它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最有创新的力量,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此,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实现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由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既是学生的参谋、顾问,又是一位和蔼可亲、值得信赖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惟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争辩、敢于创新。

2.创设安全、自由、愉快的心理氛围。

“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感到宽松、愉快和自由,而无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时,才能大胆猜想,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与自主地思考和探究,果断地决策和实践,才有可能创新和超越。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而又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友好、互助、合作、自由争辩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自由愉快的交流,和谐愉悦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在探索中培养   

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例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认识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过程中“比较两个图形大小”这一环节的教学,可如下处理。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纸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比较大小。当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无法统一意见时,就形成了一种问题氛围,激发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探索、研究和讨论,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1)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用“重叠法”比较。

(2)当“重叠法”无法比较时,用“剪拼法”比较。即把两图形非重叠部分剪下来再比较,如果还不行,再次剪拼。

(3)“数方格”,把两个图形画上大小相同的小方格,看谁的方格数多。

这样,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剪拼”、“数方格”等新颖有效的方法,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再创造”。

  3.对各种解题方案进行评价和择优选择,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创新素质。

三、在合作中培养  

  创新需要合作。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通过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和讨论求解中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小组教学。小组教学会形成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探究、发展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课堂氛围。小组讨论活动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渴求。而在一种平等交流的同伴团体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模仿、学习和启发,促进创造学习。  

例2: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一般做法是由教师演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把圆剪拼为近似的长方形这一方法与思路。但如果改由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激发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把圆剪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各种方法便纷纷在交流研究得出了。这不仅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3:编完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研究他们的规律,找出记忆的方法。各组在讨论交流后,积极汇报:

(1)每句口诀中,乘数比前一句多1,而积比前一句多9。   

(2)每句口诀中,积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和都是9。

(3)除一九得九外,都有两句口诀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刚好互换。如二九十八和九九八十一,三九二十七和八九七十二等。

(4)9和几相乘的积,就是几十减几的得数。如一九得九→10—1,二九十八→20—2……

(5)用手指数数:双手掌心向内,十指伸直,然后从左往右顺次弯曲其中一指,其左边手指数目为积的十位上的数,右边的为积的个位上的数。如: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方法一侧重于整体感知、观察与思考,方法二、三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方法四带有方法一的思路,但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水平。方法五把抽象的结论外化为具体的形象,显示出学生极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这也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碰撞而产生的智慧之果。

  四、在开放中培养

  1.开放教学内容,优化认知结构。  

例4:人教版第十一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例2的教学: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局限于按比例分配的解法,而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以求大豆的公顷数为例:

  (1)100÷(2+3)×3

(2)100÷(1+)

(3)x:3=100:(2+3) 

(4)100×  

这样,开放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体系,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把整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有机地联结起来,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开放教学过程,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只局限于课室的方尺之地,教师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只有把教育从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式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5: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师让学生到学校的篮球场实地走一圈,弄清周长的含义,然后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对“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等算法进行择优评价。

例6:四年级学习数的产生,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手段,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在课堂上汇报。

上述两例,学生都走出课室的围墙之外,在自主活动中自己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开放性习题,增强创新意识。

    开放性习题具有知识容量大,综合性高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开放性习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和进行反向思维的适当训练,如逆用公式、性质等,减少唯一答案;同时多布置选择性和无标准答案的作业。

例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米,第二根截去它的。剩下的绳子哪根长?

设这两根绳子的长度为α米,α的取值有三种情况:

当α=1 米时,α米×=米,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相等。

当α>1 米时, α米> 米,第二根剩下的短。

当α<1 米时, α米< 米,第二根剩下的长。

  初接触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感到条件不足而无从下手,而采取分域研究的思路则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经常性地进行开放性的练习,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在实践中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指出:“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结合实际问题,提供实践的机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例8:学完圆柱的体积计算后,教师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题:测量学校操场上圆柱形旗杆的体积。

题目一出,学生便议论纷纷。甲说:“只要测量出底面周长,就可以求底面积。但是怎样求高呢?”乙说:“可以爬上旗杆顶端来测量,但是太危险了。”……教师鼓励学生:“同学们回去再好好想一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找到更好的方法的。”

学生在课后,或自己研究或与别人合作,经过积极思考不断实践,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1)测量升旗的绳子的长,求出旗杆上半部分的长,再加上下半部分的长。  

(2)在旗杆旁边升起一气球。当两者顶端水平时,测量升气球绳子的长,加上气球的高度。(也可以是使气球底端与旗杆顶端水平,然后直接测量绳子的长。)  

(3)晴天时,在操场竖一直竿,利用竿长与影长的关系,即比例的知识求出旗杆的高。(直竿长:直竿影长=旗杆长:旗杆影长)  

  (4)用一足够长的竹竿,与旗杆构成一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勾股定理求出旗杆长。   

    (5)到学校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   

    (6)打电话给生产厂家,直接查询。   

方法一是直接测量,侧重于观察与思考。方法二需要想象与经验。方法三来自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是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方法四是学生积极求知的结果,“成功来自对知识的渴求”。方法五、六初看有点取巧,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所必需的。

上述六法都不乏创意。可见只要给时间、给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就能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在激励中培养  

1.使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些参与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想象、积极猜想、质疑问难、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感受成功的愉悦。

2.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探索过程中不完善、不成熟甚至是不正确的解法。

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具有创新精神,他就会把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而不会过多地考虑错误的危险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性,承认失败的价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而不是打击和压抑学生。

3.改革评估方式。

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估标准的评估机制。评估时,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行为,让全体学生都产生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积极创新的心向。惟有如此,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0-5 09: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0-5 09: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0-5 09: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努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7: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